42.水稻的某3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
A. 1种 B. 4 种 C. 8 种 D.16种
41.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或鸟嘌呤
40.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在产生配子时,Y与y、R与R分开分别发生在
A.后期Ⅰ、后期Ⅱ B.后期Ⅱ、后期Ⅰ
C.末期Ⅰ、后期Ⅱ D.后期Ⅰ、末期Ⅱ
39.下图是甲、乙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染色体组数与图示相同的甲、乙两种生物体细胞的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甲:AaBb 乙:AAaBbb
B.甲:AaaaBBbb 乙:AaBB
C.甲:AAaaBbbb 乙:AaaBBb
D.甲:AaaBbb 乙:AAaaBbbb
38.埃及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3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产生了地理隔离
C.形成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
36. 下列各因素,能够打破遗传平衡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是
①突变 ②交叉互换 ③迁入、迁出 ④遗传漂变 ⑤随机交配 ⑥自然选择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
35.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人体细胞内的24条染色体,这24条染色体是
A.全部的常染色体 B.随机抽取的24条染色体
C.24对同源染色体的各一条 D.22对常染色体的各一条和X、Y染色体
34.现从一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羊,测知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分别是85、10和5个。则在该种群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A.1% B.10% C.80% D.90%
33.血友病是由于人类X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而形成的血液凝固机能缺陷病。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工程技术手段,成功地把一位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那么,她以后所生的儿子
A.全部正常 B.一半正常 C.全部患血友病 D.不能确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