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下图是一种动物体内的各种细胞分裂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①④ 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①-⑤
C.④所示的细胞中可能有等位基因 D. 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④
37.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
|||||||||||||||||
|
|||||||||||||||||
|
|
||||||||||||||||
|
|
||||||||||||||||
|
|
||||||||||||||||
|
|
||||||||||||||||
据实验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
B.沉渣是大草履虫的隐蔽场所
C. 培养液为上述人工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获得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全部流入栉毛虫
36.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下列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A.裂解病毒感染的细胞 B.合成抗体抑制病菌繁殖
C.辅助性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杀灭细菌 D.形成抗毒素使细菌外毒素丧失毒性
35.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B.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C.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D.基因突变速度过快
34.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效应细胞毒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被白细胞介素-2消灭
B.效应细胞毒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
合
C.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D.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被白细胞介素-2消灭
33.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选项 |
比较项目 |
现象Ⅰ |
现象Ⅱ |
A |
反射弧的完整性 |
不完整 |
完整 |
B |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
多 |
少 |
C |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
可以不要 |
一定需要 |
D |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
多 |
少 |
32.根冠(图中阴影部分)内含有脱落酸,并且能主动地向根的生长部位(分生区和伸长区,图中白色部分)运输,从而抑制该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若对玉米根冠作以下四种处理,则可能向上弯曲的是(A的根冠被切去一半,B不做处理,C、D的生长部位被插入不透水的云母片)
A B C D
31. 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兴奋
B.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30.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生长素
29.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大而呈指数级增加,则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 ③染色体分析 ④B超检查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