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29665  329673  329679  329683  329689  329691  329695  329701  329703  329709  329715  329719  329721  329725  329731  329733  329739  329743  329745  329749  329751  329755  329757  329759  329760  329761  329763  329764  329765  329767  329769  329773  329775  329779  329781  329785  329791  329793  329799  329803  329805  329809  329815  329821  329823  329829  329833  329835  329841  329845  329851  329859  447090 

4.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板书:群山万壑--坚强性格的象征--侧面烘托昭君形象

试题详情

3.诗歌“借古咏怀”,作者有怎样的怨恨?联系背景。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板书: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

试题详情

2. 昭君怨恨什么?

 诗眼:“怨恨”: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空归月夜魂 ”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昏庸糊涂的怨恨(“画图省识春风面”)

试题详情

1.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怨恨

试题详情

《咏怀古迹》是结构严密的五首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瘐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沉郁,怨愤的。

试题详情

首联:点出王昭君出生地,从侧面烘托昭君形象。颔联:叙述昭君遭遇,正面赞扬昭君坚强性格。颈联和尾联:指斥君王昏聩,侧面烘托昭君形象。

试题详情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预习咏怀古迹(其三),了解各联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咏怀古迹(其三)

试题详情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详情

   通过对巫山巫峡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受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3、分析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玉露、枫树林、波浪、风云、菊花、孤舟、白帝城等。

 问:景物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秋的萧杀,人的忧伤与孤独。

 问:如何感受前二联有意境?

 前一联由下及上,后一联由上及下,使秋天萧森的气息充塞于巫山巫峡中,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是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隐晦,不见天日,形象表现诗人的极度不安,和胸中的郁闷不平,象征了国势的危急。

 --用豪迈、宏阔写出哀愁,既抓住景物特点,又融入自己情感,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联在诗歌中的作用?--体现诗歌主旨,诗人此时身在夔州,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第二次看到菊花大的开放却是秋天满目萧条,不觉得潸然泪下,联想自己老病孤舟,又不觉引发诗人对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慨,忧国伤时。

 问:“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丰富意蕴?

 作者没有机会回到故园,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又一次回应了诗题中的“秋”字。过去人们冬天穿棉衣,棉衣穿过一冬,里边的棉花就板结起来不暖和了,到秋天就要拆洗重做。“砧”,是捣衣石,现在你听那山上山下的人家,已经到处都是刀剪声和捣衣的声音。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在秋天拆洗寒衣。可是我杜甫带着我的一家漂泊在旅途中已经好几年了,我始终没有一个安定的生活,我用什么来抵御羁旅途中的寒冷?

 小结:这一首诗,从夔州的秋天起兴引出了他的感发,而他感发的重点则在对“故园”的思念。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较一般的悲秋之作远为深厚。

试题详情

2、整体感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