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0652  330660  330666  330670  330676  330678  330682  330688  330690  330696  330702  330706  330708  330712  330718  330720  330726  330730  330732  330736  330738  330742  330744  330746  330747  330748  330750  330751  330752  330754  330756  330760  330762  330766  330768  330772  330778  330780  330786  330790  330792  330796  330802  330808  330810  330816  330820  330822  330828  330832  330838  330846  447090 

3.从鹤山农场土地利用结构看,当地农业结构的主导产业是                 (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渔业

试题详情

2.图中丙地(72.7°W,35.5°S)当地时间2010年

2月27日3时34分发生了8.8级地震。关于此次

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次地震发生在板块张裂区

    B.地震发生时,正值泰山游客观赏日出

    C.地震发生后将导致世界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D.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居民先感到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

图2、图3为鹤山农场土地利用情况和气候要素图.该农场处于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的地带,坡长而缓,耕地坡度多在10°-40°之间。据此完成3-4题。

试题详情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自然带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甲→乙自然带分布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布规

    C.图中20℃等温线在乙处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地形

影响

    D.我国欢度春节期间,甲地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

试题详情

3、问一问

围绕文题,自己多方设问并找出答案,是缩小写作范围、打开写作思路的有效方法。其中,多方提问是方式,是手段,而自找答案并逐渐聚焦于某一个或几个“点”才是目的。

如作文题“多思”,可以这样思考:

什么是多思?

谁的多思?(我、我俩、老师、父母……)

多思是怎样培养起来的?(父母的教育、朋友的带动、书的影响……)

多思的作用有哪些?(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动力……)

多思能够使人摆脱浅薄,走向睿智吧?

……

然后回答以上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逐渐深入,较小的写作切入口也非常容易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化“大”为“小”并不是自改原文的题目,而是从一个最有利于写作者的角度去争取写作的主动权,抢占独特的切入制高点。

反映主旨则“以小见大”。曹勇军说:“抓住生活瞬间的一点,从一个角度切入进去,用充满灵性的语言穿透生活的表象,给复杂一些简单,给肤浅一些深刻,给困惑一句答复,给结论一些动摇,给生活一个造型,给心灵一次弹跳……”(曹勇军《熬出自己的语言老卤》)

以“小”见“大”就是选出小的角度,小的题材,在有限的篇幅里,开掘出深广的思想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写作者根据一事一例、一情一景,小处着眼,发幽探微,深入发掘,翻出大些的主题:在叙事写景中透视出些人生哲理,透过平凡的现象品味出不平凡的真谛,从细微和局部的描述中显露出庞大的整体,从日常生活片断、小故事中提炼出非常的意义,从细小的场景中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这样,文章便深刻,实在,耐读。

短短的千字作文,也只有写“小”,才能写“深”。

试题详情

2、断一断

如题目“仰望”,可以形成很多判断:

这是我的仰望。

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人生不能没有仰望

我在仰望中重拾信心

人靠仰望把情致铺展成悠远的闲云

……

以某个概念作为话题中心或写作中心,是开放性作文命题的惯常之举;遇到概念型题目,若能将概念变成判断,即以一句简明、深刻、概括性的话语表述概念的特性、作用等,就可从小处、实处打开我们的思路,进而大题小作或虚题实作。

写议论文--这些经过提炼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写记叙文--这些简明、深刻的判断语句可以作为统摄全文材料的中心。

这些判断语句极能促成“大题”的“小作”。

试题详情

如今的作文题(含“话题”作文题),常具“开放型”特点,虽然离不开“现实、理性、人文”这六个字,但涵盖范围非常宽泛,作文取材非常灵活,主题指向非常发散。择须由己,写作前,特别是初学写作者,须针对题目,重视“选点”,这应是写好作文的战略关键。选“点”时,从小处落笔,文章会更有针对性和感染力。先是“大”中求“小”。具体方法有三:

1、添一添

在原来作文题目中采取假定添加限制性定语的作法,尽力缩小写作范围,明确写作的关键所在,使自己的思路尽可能地向着规定的方向集中发展。如题目“烛光”,就可以采用添加成分法缩小写作范围:

楼道里的烛光

那夜的烛光

儿时的烛光

烛光中的感动

烛光之忆

……

从范围、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进行限制后,文章的选材指向会更加明确、集中,便于写作的顺利进行。

试题详情

5、直引化用--追求意蕴

恰当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顺口溜等,增加作品的文采,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例如:

“聆听‘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故事;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情怀;品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无限忠诚。我发现,我与他们的心近了。”

这些有所引用的文字凝练形象,以少胜多,拓展了思考联想的空间而饶有蕴意。

……

语言表达的避俗求新,方法多样,难以枚举,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懂得因人因事因情因景因时因地而有不同的“我”的写法,力求“语言陌生化”,让习见的内容以一副陌生的面孔出现,使语言表达异于常见的用滥了的表达。“语言陌生化”所竭力对抗的是沉闷与死板、老一套和人云亦云。

克服语言的套版反应,讲出有个性的“我”的话,应成为语言表达的一种追求,以期养成习惯而成为素养。

试题详情

2、整散句式--追求参差

“才美不外露,已属难能可贵;大智大愚,更是难上加难。……有麝自然香,已变成了令人发噱的天方夜谈;无麝放假香,才是处世真理”。

“为什么她喜欢绿色呢?虽然五光十色缠绕了她的半生:红色的火热,土黄色的坎坷,灰色的挫折,黑得如此沉重的偏见,以及白得如此刺目的冷漠,但她在任何时候对绿色--象征生命、希望、纯洁的颜色,有着不可抑制的憧憬。”

--能整能散,参差别致。

整句工整而呈气势,散句曲折而显舒缓;整散交错,可参差流转。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