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分)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二至三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I.甲同学的方案如右图所示:
(1)根据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图分析,在每次实验过
程中所进行的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 次。
(2)甲同学重复测定了三次,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
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则可能造成误差
II.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 g,并溶解,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 g。
(3)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 。
(4)洗涤沉淀的操作要点是
。
(5) 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但乙同学使用氯化钡溶液而不用氯化钙溶液的原因是
;测定CO32-的量,若使用氢氧化钡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钙溶液,结果将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原因是
。
Ⅲ (6)请你设计一个新的方案,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含量:
。
10.下列画有横线的物质在反应中不能完全被消耗的是
A.将1 mol Cu置于含有2mol H2SO4的浓硫酸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B.将1 mol Mg置于10 L空气中(标准状况)使之在高温下反应
C.将1 mol SO2和足量的O2混合加入一个装有V2O5的容器中反应足够长的时间
D.将含少量CO2的CO气体通入盛有足量的Na2O2固体的密闭容器中,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
9.有些反应看起来不能进行,而实际生产中恰被用来制备带下划线的物质,下列四个反应中,其反应原理与其它三个反应不同的是
A.KC1O4+H2SO4→HC1O4+KHSO4 B.KC1+NaNO3→NaC1+KNO3
C.Mg+2RbC1→MgC12+2Rb D.Na+KC1→NaC1+K
8.工业上利用下述反应在真空中炼铷:2RbCl+ Mg==MgC12+2Rb。这一反应能进行的原因是
A.在高温下镁的金属活泼性比铷强 B.铷的沸点比镁低,以气体形式被抽去
C.铷的熔点比镁低,以液体形式被抽去 D.MgC12的稳定性比RbCl的强
7.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放入少量过氧化钠,反应后回复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增大,有O2放出 B.溶液的pH不变,有O2放出
C.溶液c(Na+)增大,有O2放出 D.溶液n(Na+)减小,有O2放出
6.取对水蒸气的相对密度为0.4的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若干克,通入到盛足量的Na2O2固体粉末的容器中,并同时加入少量的O2,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称重发现固体粉末的质量增加了2.1g,则原混合气体的质量比为
A.1:4 B.2:3 C.6:5 D.7:2
5.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2O2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Na2O2+SO2 == Na2SO4、2Na2O2+2SO3 ==2Na2SO4+ O2,据此,你认为下列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A.2Na2O2+2Mn2O7==4NaMnO4+O2↑ B.2Na2O2+P2O3==Na4P2O7
C.2Na2O2+2 N2O3==4NaNO2+O2 D.2 Na2O2+2 N2O5 ==4NaNO3+O2↑
4.将4.34 g Na、Na2O、Na2O2的混合物与足量的水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得到672ml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电后恰好完全反应,则Na、Na2O、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4∶3∶2 B.1∶2∶1 C.1∶1∶2 D.1∶1∶1
3.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 mL1 mol·L-1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A.1 : 2 : 3 B.6 : 3 : 2 C.3 : 1 : 1 D.1 : 1 : 1
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
③少量电石投入过量NaHCO3溶液 ④Na2O2投入FeCl2溶液
A.① B.③ C.②③ D.①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