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美国国会掌握着“钱袋子”,政府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要由国会拨款。近二十年来,由
于国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相互扯皮,美国政府曾六次面临关门的尴尬境地。从材料中可以
看出
①三权分立制会导致效率低下
②国会制约着总统的行政权
③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
④美国选择三权分立制是从其国情出发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4.除了幸福指数,我国还将推出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
的统计内容,以适应各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方面的
需求。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
③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立足整体,统筹兼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3.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某市民说:幸福就是工
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某职业经理人认为:最幸福
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某学者认
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
统一。这说明
A.正确的价值判断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B.价值判断因时而异,具有社会历史性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D.幸福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32.春节期间,信用卡消费一度火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利用信用卡的透支功
能来满足自己消费需求的“负翁”悄然出现。对于“负翁”现象,某班同学展开讨论。
你认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不应透支消费
B.只要不超出偿还能力,可以透支消费
C.透支消费有悖于勤俭节约,应尽可能减少
D.透支消费不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应予以规范
图7中的幸福指数,是用来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的,即人们的幸福感。回答33、34题。
30.从植物成熟的周期,到太阳周而复始的轮回;从对季节更替的全程关注,到对播种与收
获的适时测度……我们的先祖探索着自然运行的规律,并以此为指导安排农事和生活,
也创造了“春节与年”的文化。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亲身实践获得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31.“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
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
B.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29.图6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
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
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决定的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春节,人们辞旧迎新,为过去的一年打个结,为美好的明天开个头。回答30一32题。
28.法蒂玛·马合木提做为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中的乌孜别克族委员,提出“在新疆塔城地
区建立一个鸟孜别克族文化交流协会”的提案得到了回复--国家正式批准在该地区建
立乌孜别克族文化交流协会。上述材料表明
A.政协委员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政协委员通过政治协商,发展民族文化
D.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27.我国积极开辟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对外交流渠道,使少数民族文化借助各种“文化
节”走出国门,其价值在于
A.使少数民族拥有更多的自治权 B.实现民族融合,促进共同繁荣
C.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26.近年来,在我国,促进经济和改善民生有了良好的互动。你认为下列选项中,能够实现
二者良好互动的有
①经济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民生改善
②改善民生可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③民生的改善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④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民生改善的程度越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我国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回答27、28题。
25.“居者有其屋”,房价关乎民生。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中,可能有效抑制房价增长过快的
有
①提高存贷款利率→流通领域货币量增加→投机性购房减少→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增加保障性住房→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③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居民购买力增强→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④查处囤地炒地→增加住房用地有效供给→扩大住房供应量→抑制房价增长过快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