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1192  331200  331206  331210  331216  331218  331222  331228  331230  331236  331242  331246  331248  331252  331258  331260  331266  331270  331272  331276  331278  331282  331284  331286  331287  331288  331290  331291  331292  331294  331296  331300  331302  331306  331308  331312  331318  331320  331326  331330  331332  331336  331342  331348  331350  331356  331360  331362  331368  331372  331378  331386  447090 

3.结合具体语境,请你揣摩“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试题详情

2.文章的第九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试题详情

1.联系全文,体会下面句子是否只为写蔬菜?试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各种蔬菜立即欢快地跳出来。

试题详情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两代之间·父爱凝望

父亲的理想

丁立梅

母亲夜里做了一个梦,一个很不好的梦,是事关我的。

半夜里被吓醒,坐床上再也睡不着。第二天天一亮,就找了父亲来看我。

父亲辗转坐车过来,我已上班去了,家里自然没人。父亲就围着我的房子前后左右地转,又伸手摸我锁好的大门,没发现异样,心里竟很是宽慰。

我回家时,已是午饭时分。远远就望见父亲坐在院门前的台阶上,顶一头灰白的发,朝着我回来的方向--傻望。脚跟边,立一鼓鼓的蛇皮袋。不用打开,我就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什么,那是母亲在地里面种的东西,青菜啊大蒜啊萝卜啊。一年四季里,这些东西,总是源源不断地运到我的家里来,是父母源源不断的爱。

父亲见到我,把我上下打量了两遍后,长长地舒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又絮叨着告诉我,母亲夜里做怎样的梦了,又是怎样被吓醒。你妈一夜未睡,就担心你出事,父亲说。我扭头看父亲,发现他眼里红丝缠绕,想来父亲一定也一夜未眠。

我埋怨父亲,你们在家净瞎想。父亲搓着手“呵呵”笑,重复说的只是一句话:没事就好。他解开蛇皮袋口的扎绳,双手提起倾倒,各种蔬菜立即欢快地跳出来。青菜绿得饱满,萝卜大而白胖。我抓了一个萝卜,在水龙头下洗了洗,张嘴就咬。父亲说,我和你妈就知道你喜欢吃。父亲看我的眼神满足而幸福。

饭后,我赶写一篇稿子,父亲坐在边上翻我桌上的报看。戴了老花镜,一张一张,翻得极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像寻宝似的。我就笑他,爸,你找什么呢?父亲并不抬头,笑着低声嘟囔,找你写的。

眼中一热,忙捧了我发的样报给父亲看,一大沓又一大沓。父亲惊喜万分地问,这都是你写的?我说是。父亲的眼睛就乐得眯成一条缝,连连说,好,好,我家出人才了。然后盯着印在报刊上的我的名字,目不转睛地看。看得眼神迷迷离离了,抬首望我,笑道,还记得你拖着鼻涕的样子呢。

旧时光一下子回转来,那个时候,我还是绕着父亲膝盖撒欢的小丫头,而父亲,风华正茂,吹拉弹唱,无所不会,是村子里公认的“秀才”。那样的父亲,是怀了很大的抱负的,他想过学表演,想过做教师,想过从医,但因了诸多原因,包括家的拖累,所有的抱负,终是落空。

随口问一句,爸,你现在还有理想吗?

父亲说,当然有啊。

我充满好奇地问是什么?我以为父亲会说要砌新房子什么的,老屋已很破旧了,父亲一直想盖一幢新房子。

但父亲只是笑笑说,我的理想就是,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

父亲说这些话时语气平淡,一双操劳一生的手,安静地搁在刊有我文章的一叠报上,青筋突兀,如老根盘结。

(摘自2009-09-04《辽河晚报》)

梦里缱绻

理想之于年轻人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然而相对于年迈、衰老、顶了一头灰白发的父亲来说似乎太过于遥远,所以文章题目十分耐人寻味。真正读到父亲所谓的理想--“能和你妈平平安安度过晚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要儿女们操一点点心”,才顿觉父亲爱子女胜过于爱自己,心里的暖逐渐氤氲了全身,不得不感叹这才是人世间最纯真最亲切的爱。老舍先生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亲切的人,亲切的事,亲切的语言,就像父亲的手,青筋突露,清晰可见。

且读且思

试题详情

3.文中“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何种表达效果?

试题详情

2.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试题详情

3.顺其自然,清新灵动。好像信手拈来,没有错彩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清新自然。

[例文借鉴]

独白

那年我七岁。

三哥指着我的碗说:“你的碗漏了!”我不信,抬起碗看。

三哥说“看看,还有汤淌出来呢。”

我把碗扣过来查看,汤撒了一桌子。妈妈问原因,三哥笑得前仰后合,我才知道上当。没打,也没训,妈妈从此知道:她的女儿是个傻大姐。

十六岁时二婶来,我盛饭。二婶叮咛:“少盛点儿,小半碗就够了。”点头记住,心想二婶饭量真小。妈妈在厨房见了:“就盛这么点儿?”我老老实实交代:“二婶要的。”

妈妈夺过去,盛满满一大碗,二婶也都吃了。真怪事,我到现在也以胃口好自豪。

老同学相聚,提起我的所作所为,乐不可支;上面搞调查,找学生座谈,听见那些平安无事的话,打掉拽着我后襟的手,放上几炮;忘了带引柴,跑回家拖了二米多长的木头,满头大汗进了课堂,吓了人一跳,既而哄堂大笑……。

然后去读师专,同学感叹怀才不遇时,我已趴在那些名著上大吃大嚼。周末学跳舞,男生一堆女生一块只练走步,想跳舞,却又扭扭捏捏。很看不起那种矜持,便走到一位男生面前:“我请你跳舞。”怕不给面子,补上一句,“我跳得不好。”

全场都静下来,睁圆眼睛。他犹豫了一下,终于把手搭在我肩上,很紧张:“我也跳不好。”至今仍跳不好,乐感不强,却为那一次得意。

那个春天常穿运动鞋,天热,就免了袜子。

不幸迷上书法,常和同学去书法老师家。那天老师兴趣正浓,邀我们欣赏一下他的珍藏。老师脱鞋进了书房,同去的男生也进去了,一咬牙我只好光着脚硬着头皮进,他们都有些吃惊,又若无其事。饱过眼福,只顾着高兴,忘了后悔。

没想到,同去的男生居然没有被我的光脚吓住,毕业前成了我的男朋友。

没想到,很多人惊讶:书呆子也恋爱了!真的?会吗?

其实,我的初恋十四五岁就开始了。是一株悄悄疯长了五年的树,没有果实。成家后看爱情小说,看到求婚场面总羡慕不已后悔不迭--他没这么做过。毕业一年多,他的工资刚能吃饱。家在外地,生怕他攒不下钱倒攒一身病。是我忍不住,说:要不,我们结婚吧。

家里人决定还是小车送,我说:“别麻烦了,我自己走,汽车票都买了。”他们家娶我,一分没花。

参加婚礼参观新房时不无眼热,真正花他父母种地攒下的钱,走路也直不起腰来。

傻了二十多年,知道自己是个小人物,一只蚂蚁一棵小草而已,只要自己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学会了沉默。体内的血液却无法冷却,有时还冲动,就这德行了。

这是张爱玲的一篇散文,全文语言浅近自然,多用短句,多用口语,多变语气,宛如看到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妇人在微笑着讲述往事,显得灵动清新。

老实说,作文语言是否自然流畅,关键并不在老师的指导;老师的指导可以使同学的作文语句通顺,而同学们自己对于优秀文章的反复诵读,并且口诵心仪,像古人说的那样“入乎口,著乎心,布乎周身”,形成语感和语流,载上我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就如同流觞曲水一般,我们的语言自然会流畅起来。

试题详情

2.顺其自然,浅近贴切。如顺口说来,又如道家常,没有刻意雕琢的华丽词句,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仿佛山泉流淌,十分自然流畅。

[例文借鉴]

弃婴

婴儿哇哇的哭声在清冷的午夜听起来特别的凄惨。

木门“吱--”地开了,一个男人探出头来,看见了脚前的婴儿。他眉头一皱,呆了几分钟,然后下定决心似的“砰”地关上了门。

屋里的灯亮了,女人支着身子坐了起来,小声地询问:

“怎么了?”

“门口有个娃娃……”

“娃娃?”

她迅速披上衣服走出门去。再进来时,那婴儿已在她手中抱着。

“你咋把她抱进来了?呵,还是个女娃。”

“外面天冷,娃娃会冻着。”

“抱了咱就得养她啊!”男人有些不情愿。

女人沉默。她不是不知道家里穷,何况女孩又“不中用”。她矛盾着,并不出声,只低头逗着孩子,孩子咯咯地笑了。女人抬起头:“咱养她,行不?”

“咱家没钱,你又不是不知道!”男人烦躁地搓着双手。

“没钱就可以让娃娃死掉?”女人激动起来。

一个“死”字令男人震撼了。好一会儿,他才喃喃地说:“看这娃挺乖巧,我也心疼,可咱拿什么养她?我也知道这是条人命,可这年头,哪都有人扔娃娃,咱总不能都抱了来吧!咱连自己也喂不饱呢!”

“我不管,总之这娃儿碰了我,我就要养她!”女人反常地坚持。

男人叹了一口气,从女人手里接过婴儿,摸摸她红红的脸蛋,又叹了口气。

“算了,养就养,最多咱再苦点,反正也苦惯了。怎么说这是一条命啊!只是这娃跟了我们,苦了她了!”

女人放下心来,笑了。

长夜就这样过去……

那个女娃儿,就是我。我已经不在乎亲生父母是谁,养父母以他们心灵的选择赐予了我生命,他们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爱他们!他们是我一生一世的爹娘!

文章以本人他化法来叙述一个婴儿经历的事情,无疑是合适的,甚至可以说是高明的。文章对贫困夫妇捡到弃婴最终决定收养的“心灵的选择”热情讴歌,表达了“我”对朴实而伟大的养父母的深深爱戴。作者将故事的情节集中在极短的时间,不枝不蔓,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塑造人物形象。本文语言风格质朴纯正,没有多余的修饰形容,却在词语和句式上狠下功夫,用词准确,洗练,熟练地运用着多种对话句式,使人物语言富有个性,惟妙惟肖地展示出这对夫妇内心的矛盾和选择。结尾交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直抒胸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从这段文字,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学习民间语言,提炼民间口语,我们也隐约看到了选入中学课本的鲁迅、孙犁等的现代小说对话描写的影子。

试题详情

1.顺其自然,思路清晰。语言自然流畅的关键是有清晰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或随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从早到晚;或按空间方位,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按事理逻辑,从主到次,由浅入深……如果我们对表达的内容,所阐述的见解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没有一个畅通的思想,不管你语言基本功如何,都是无法达到文从句顺的境界的。

《陈奂生上城》中写道:

“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稻子收好了,麦垅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这里以时间为序,蝉联而下,一气呵成。

描写陈奂生在招待所睡的条件:

“再看床上,垫的是花床单,盖的是新被子,雪白的被底,崭新的绸面,刮刮叫三层新。”

这里只引了三十多个字,在写法上既守规矩,又有些变化。由垫的写到盖的,从下到上;略写床单而详写被子,详略得当;分写被底和被面,合写“三层新”,也算是开合自如,而这种既井然有序又略有变化的文字,读起来就有自然流畅的感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