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答案:C
[解析]二者都存在盐的水解和水的电离,A项正确。B项中注意HCO3- 电离出CO32 -。HCO3- 的水解弱于CO32 -,所以c(OH-)是前者小于后者,C项错。D项中,加入NaOH固体,前者因OH-与HCO3- 反应而使c(CO32 -)增大,后者因OH-抑制CO32 -的水解而使c(CO32 -)增大,所以D项正确。
11.在氯水中,氯元素绝大多数以Cl2形式存在,不会存在此等式,故A不正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完全电离生成H+和Cl-,HClO部分电离,即c(H+)>c(Cl-)>c(ClO-)>c(OH-),B项错。C项完全反应后相当于CH3COONa溶液,由于CH3COO-水解导致c(Na+)>c(CH3COO-),C项错。D项中,由于CO32 -水解,1/2c(Na+)>c(CO32 -);从反应CO32 -+H2OHCO3- +OH-、HCO3- +H2OH2CO3+OH-可知,c(OH-)与c(HCO3- )大小相近,但c(OH-)>c(HCO3- );H+的来源是水的电离(极弱)、HCO3- 的电离(弱于水解),c(H+)很小,远小于c(OH-),而c(HCO3- )与c(OH-)相近,所以c(HCO3- )>c(H+);最后确定D项正确。
12.答案: C
[解析]做题思路:pH顺序是:酸(强<弱=<盐(弱碱盐<双强盐<弱酸盐=<碱(弱<强=。
苯酚当做酸对待,所以酸中pH:①醋酸<④碳酸<②苯酚;盐中,③⑤⑥均属于强碱弱酸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电离程度H2CO3>苯酚>HCO3- ,则对应盐的碱性(即pH顺序)为:⑥NaHCO3<③苯酚钠<⑤Na2CO3,故C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实质为粒子的浓度。显然A、B两项的浓度较小,排除。C、D两项浓度相同,但D项中CH3COOH属于易挥发性分子,且在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离子总浓度比C小,所以C项沸点最高。
9.答案: (1)0.045 9.0×10-3
(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①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此时,v(正)减小,特别是v (逆)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0.14。 (4)
[解析](1)由图可知15-20 min内,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从6.7%上升到11.2%,则Dn(甲酸甲酯) = 1.00 mol×(11.2%-6.7%) = 0.045 mol,v (HCOOCH3) = = 9×10-3 mol·min-1。
(2)从(1)给表中数据可知,平均速率是先增大再减小,后保持为0。分析其原因,可从浓度、催化剂、温度来入手:现温度不变;HCOOCH3起始时浓度最大,但其起始速率并不是最大,说明有催化剂的影响;现有物质中有催化可能的是HCOOH、CH3OH、H2O,但CH3OH、H2O的起始浓度已不小,所以,只能考虑是HCOOH起催化作用。
(3)K值的计算要注意选取的是平衡时的量,即是图上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24%的点。
(4)因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的时间要小于T1。再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甲酸甲酯的转化率增大,所以T2达平衡时的平台要高于T1。
8.答案:B
[解析] H2(g)+X2(g)HX(g)
起始浓度/ mol·L-1 0 0 1
分解浓度/ mol·L-1 x x 2x
平衡浓度/ mol·L-1 x x 1-2x
K = 10 =,解得x = 0.0833
所以a(HX) = 2x/1 = 0.167 = 16.7%。
7.答案:(1)
(可不写)
(2)2.7×
(3)172.5
(4)使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 的产量)
①②为吸热反应,碳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解析]本题以工业制备的工艺流程为背景,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1)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关键是“ ”和“产物是而不是”;(2)所谓沉淀共存,就是、 都有,即 这个反应达到平衡,所以
;(3)将题干提供的反应①-②,再同除以2,即得
,所以/即。(4)过量炭的使用一方面为了提高的转化,另一方面为了与空气反应产生热量,使反应①②得以顺利进行。
6.答案:⑴①10NH4NO3 3H2O ②Ca5(PO4)3OH↓+9H2O ⑵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
⑶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 ⑷(4)Ca5(PO4)3OH
⑸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 -(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解析]⑴①反应方程式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即可判断,②中反应碱远远过量,因此生成碱式盐Ca5(PO4)3OH↓。方法A与方法B对比,主要是A产物有副产物NH4NO3,原子利用率不高。本题后二问要利用平衡思想解决,人体pH基本上在7.39~7.41,所以钙主要存在形式为Ca5(PO4)3OH,结合其电离平衡可以分析酸会促进其电离而溶解,造成龋齿。
5.答案:B
[解析]在饱和溶液中,
,则,加入溶液后,
不会折出沉淀,则
,B正确。
4.答案:C
[解析]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的任一点如a和c表示BaSO4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如b点说明溶液中有BaSO4沉淀析出,此时Qc>Ksp;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如d点,此时Qc<Ksp,故选项C正确,D错。A项,在原溶解平衡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增大了c(SO42 -),使平衡向生成BaSO4的方向移动,但溶液仍处于饱和状态,即最后的点应在曲线上(a下方),A错。B项,蒸发使c(SO42 -)增大,而c点与d点的c(SO42 -)相等,故B项错。
3.答案:AD
[解析]B项中水解,使;C项中电荷不守恒,微粒浓度顺序应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