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2146  332154  332160  332164  332170  332172  332176  332182  332184  332190  332196  332200  332202  332206  332212  332214  332220  332224  332226  332230  332232  332236  332238  332240  332241  332242  332244  332245  332246  332248  332250  332254  332256  332260  332262  332266  332272  332274  332280  332284  332286  332290  332296  332302  332304  332310  332314  332316  332322  332326  332332  332340  447090 

13.答案:C

[解析]二者都存在盐的水解和水的电离,A项正确。B项中注意HCO3 电离出CO32 。HCO3 的水解弱于CO32 ,所以c(OH)是前者小于后者,C项错。D项中,加入NaOH固体,前者因OH与HCO3 反应而使c(CO32 )增大,后者因OH抑制CO32 的水解而使c(CO32 )增大,所以D项正确。

试题详情

11.在氯水中,氯元素绝大多数以Cl2形式存在,不会存在此等式,故A不正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Cl完全电离生成H+和Cl,HClO部分电离,即c(H+)>c(Cl)>c(ClO)>c(OH),B项错。C项完全反应后相当于CH3COONa溶液,由于CH3COO水解导致c(Na+)>c(CH3COO),C项错。D项中,由于CO32 水解,1/2c(Na+)>c(CO32 );从反应CO32 +H2OHCO3 +OH、HCO3 +H2OH2CO3+OH可知,c(OH)与c(HCO3 )大小相近,但c(OH)>c(HCO3 );H+的来源是水的电离(极弱)、HCO3 的电离(弱于水解),c(H+)很小,远小于c(OH),而c(HCO3 )与c(OH)相近,所以c(HCO3 )>c(H+);最后确定D项正确。

12答案: C

[解析]做题思路:pH顺序是:酸(弱=盐(弱碱盐双强盐弱酸盐=碱(强=。

苯酚当做酸对待,所以酸中pH:①醋酸<④碳酸<②苯酚;盐中,均属于强碱弱酸盐,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电离程度H2CO3>苯酚>HCO3-   ,则对应盐的碱性(即pH顺序)为:⑥NaHCO3<③苯酚钠<⑤Na2CO3,故C项正确。

试题详情

10.答案:C

[解析]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实质为粒子的浓度。显然A、B两项的浓度较小,排除。C、D两项浓度相同,但D项中CH3COOH属于易挥发性分子,且在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离子总浓度比C小,所以C项沸点最高。

试题详情

9.答案: (1)0.045  9.0×103

(2)该反应中甲酸具有催化作用

①反应初期:虽然甲酸甲酯的量较大,但甲酸量很小,催化效果不明显,反应速率较慢。

②反应中期:甲酸量逐渐增多,催化效果显著,反应速率明显增大。

③反应后期:甲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成主导因素,此时,v(正)减小,特别是v (逆)增大,使总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3)0.14。  (4) 

[解析](1)由图可知15-20 min内,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从6.7%上升到11.2%,则Dn(甲酸甲酯) = 1.00 mol×(11.2%-6.7%) = 0.045 mol,v (HCOOCH3) = = 9×10-3 mol·min-1

(2)从(1)给表中数据可知,平均速率是先增大再减小,后保持为0。分析其原因,可从浓度、催化剂、温度来入手:现温度不变;HCOOCH3起始时浓度最大,但其起始速率并不是最大,说明有催化剂的影响;现有物质中有催化可能的是HCOOH、CH3OH、H2O,但CH3OH、H2O的起始浓度已不小,所以,只能考虑是HCOOH起催化作用。

(3)K值的计算要注意选取的是平衡时的量,即是图上甲酸甲酯的转化率为24%的点。

(4)因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所以绘图时要注意T2达到平衡的时间要小于T1。再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右移,甲酸甲酯的转化率增大,所以T2达平衡时的平台要高于T1

试题详情

8.答案:B

[解析]  H2(g)+X2(g)HX(g)

起始浓度/ mol·L1  0    0     1

分解浓度/ mol·L1  x    x     2x 

平衡浓度/ mol·L1  x    x     1-2x 

K = 10 =,解得x = 0.0833 

所以a(HX) = 2x/1 = 0.167 = 16.7%。

试题详情

7.答案:(1)   

       (可不写)

   (2)2.7×

   (3)172.5

   (4)使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 的产量)

   ①②为吸热反应,碳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解析]本题以工业制备的工艺流程为背景,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1)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关键是“   ”和“产物是而不是”;(2)所谓沉淀共存,就是 都有,即    这个反应达到平衡,所以

;(3)将题干提供的反应①-②,再同除以2,即得

,所以/。(4)过量炭的使用一方面为了提高的转化,另一方面为了与空气反应产生热量,使反应①②得以顺利进行。

试题详情

6.答案:⑴①10NH4NO3  3H2O  ②Ca5(PO4)3OH↓+9H2O  ⑵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

⑶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  ⑷(4)Ca5(PO4)3OH

⑸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 (aq)+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解析]⑴①反应方程式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即可判断,②中反应碱远远过量,因此生成碱式盐Ca5(PO4)3OH↓。方法A与方法B对比,主要是A产物有副产物NH4NO3,原子利用率不高。本题后二问要利用平衡思想解决,人体pH基本上在7.39~7.41,所以钙主要存在形式为Ca5(PO4)3OH,结合其电离平衡可以分析酸会促进其电离而溶解,造成龋齿。

试题详情

5.答案:B

[解析]在饱和溶液中,

    ,则,加入溶液后,

   

   

       不会折出沉淀,则

    ,B正确。

试题详情

4.答案:C

[解析]类似于溶解度曲线,曲线上的任一点如a和c表示BaSO4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任一点,均表示过饱和,如b点说明溶液中有BaSO4沉淀析出,此时QcKsp;曲线下方的任一点,均表示不饱和,如d点,此时QcKsp,故选项C正确,D错。A项,在原溶解平衡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增大了c(SO42 ),使平衡向生成BaSO4的方向移动,但溶液仍处于饱和状态,即最后的点应在曲线上(a下方),A错。B项,蒸发使c(SO42 )增大,而c点与d点的c(SO42 )相等,故B项错。

试题详情

3.答案:AD

[解析]B项中水解,使;C项中电荷不守恒,微粒浓度顺序应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