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2237  332245  332251  332255  332261  332263  332267  332273  332275  332281  332287  332291  332293  332297  332303  332305  332311  332315  332317  332321  332323  332327  332329  332331  332332  332333  332335  332336  332337  332339  332341  332345  332347  332351  332353  332357  332363  332365  332371  332375  332377  332381  332387  332393  332395  332401  332405  332407  332413  332417  332423  332431  447090 

★考点9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建立标志: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②《布雷顿森林协定》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三个文件。《布雷顿森林协定》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①形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

②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

③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3)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是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表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4)影响:①"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②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考点9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欧洲联盟

方面:

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①欧盟建立的过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

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

1967年,三各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

②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

③欧元形成: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0年批准希腊进入欧元区;2002年,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④欧盟建立的意义: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过程:

1988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②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①成立:1989年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

②重要内容:

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1994年《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时间表。

1995年《大阪宣言》使实现这一目标有了保障。

③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台北和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考点94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

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世贸组织的形成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它的目的(宗旨)是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其决策采取"完全协商一致"方式作出。

②中国加入: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

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

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95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①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在发达国家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是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②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必修三

试题详情

★考点8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2)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④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3)影响: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考点88新经济政策

(1)背景: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

②1921年喀琅施塔得兵变反映出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

①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3)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作用:巩固工农联盟,迅速恢复发展经济,有利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考点89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2)主要表现:①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干部职务终身制;对领袖的个人崇拜。

②经济上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

★考点90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苏联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赫鲁晓夫改革内容:

①政治改革: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②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加大农业的投入,鼓励垦荒;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

★考点91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

①经济上1985年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

②政治上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2)苏联解体

①标志:1991年底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阿拉木图协议,标志着苏联解体。

②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试题详情

考点84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

(3)影响:

①造成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②造成社会危机: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

③造成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这场经济危机走上了不同的政治发展轨道。

★考点85罗斯福新政

(1)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兴、救济、改革三个②调整农业政策。

③复兴工业。

④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2)特点: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影响: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考点8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①二战后至70年代初

表现:快速增长。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②70年代

表现:经济滞胀

直接原因:石油危机

③80年代里根

表现:复苏,低速持续增长

原因: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④90年代克林顿

表现:空前持续增长。

原因:美国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2)西欧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①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大体恢复50、60年代,繁荣

原因:美国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干预经济;

表现: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①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③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试题详情

★考点81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求。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商路不畅。

(2)过程:

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②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③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

(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考点8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1)荷兰:

①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

②荷兰的殖民地范围:

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

亚洲,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

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

③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2)英国:

①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②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

③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④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考点83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A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因素:

①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阶级统治。

②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进行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④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经验。

⑤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

B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C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D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

E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提高了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③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④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⑤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化工技术的发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②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③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④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垄断组织的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试题详情

★考点73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

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考点74物质生活

①近代:断发易服、中山装、西式食品。

②现代: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到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考点75社会风俗

①近代:废止缠足、婚丧嫁娶、社交礼仪变化。

②现代:1950年制定《婚姻法》,妇女解放。

★考点76交通

①水运: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垄断。

②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③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④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考点77通讯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未经清政府同意,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

②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南京政府在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④现代互联网得到发展

★考点78报刊

①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②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

③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

④五四时期的《新青年》等。

★考点79影视

①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②1931年,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③《渔光曲》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④1958年北京电视台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考点80互联网

①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媒介诞生了。它被称为"第四媒介"。

②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试题详情

★考点6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解体

①背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②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③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考点62洋务运动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影响

①背景:面临内忧外患,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

②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③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④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⑤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⑥历程: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

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

⑦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

⑧失败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⑨积极作用:

ⅰ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ⅱ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ⅲ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考点6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原因:洋务企业的诱导作用;外商企业的刺激作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③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④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⑥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但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又遭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妥协的两面性。

★考点64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

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A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的影响

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②主要表现:

A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

B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

★考点65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②表现: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

★考点66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1)抗战时期

①表现:遭到沉重打击

②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官僚资本的压榨

(2)解放战争时期

①表现:日益萎缩

②原因: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的摧残

通货膨胀严重

★考点67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A.历史地位:(1)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

B.历史作用:

①经济上: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作用

②政治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等。

③思想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试题详情

★考点57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助耕;

②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春秋时期出现贵族个体占有土地的现象,私田大量开垦;

②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加速了土地国有向私有的转变;

③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形态上: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实行精耕细作。

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④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考点58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

(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略(见课本)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

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④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⑤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

⑥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

⑦长期领先于世界。

★考点59商业

(1)"市"的形成发展

市的发展特点由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制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注意汉至唐前期、唐后期、北宋。

(2)主要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①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②唐代: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成都)、广州

③宋代:开封、杭州

④元代:大都(北京)、杭州、泉州

⑤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

(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存在;

②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③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

④长期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和控制之下发展;

⑤在发展中出现了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纸币也较早出现。

★考点60主要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①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目的: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赋税的征收,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A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

B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使,阻碍了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海禁政策

①海禁政策: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它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

②海禁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一定时期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阻碍了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日益封闭落后。

试题详情

★考点48雅尔塔体制

①内容:讨论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实质是美苏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

②影响: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的国际新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考点49美国"冷战"政策

(1)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遏制苏联

(3)措施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③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50苏联对抗美国冷战政策的措施

①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②军事上:1955年,在波兰的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同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考点51"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①德国分裂:1949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②朝鲜半岛分裂:1948年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7月,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最后,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表明当时美国占据优势。

★考点52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为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2)过程

①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西欧国家实现联合的"舒曼计划"。

②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巴黎条约》。

③1957年,西欧六国在罗马又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

④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成立。

(3)影响:增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考点53迅速崛起的日本

(1)经济恢复(1945年-1955年)原因:

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美国扶植、朝鲜战争提供的契机。

(2)高速发展(1956年-1973年)

①原因: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重视教育;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表现:1955年,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1956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谋求政治大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政治大国"目标

★考点54不结盟运动

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②正式形成: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斗争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③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④20世纪七八十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从成立之日起就把经济领域的斗争作为中心内容之一

⑤历史意义: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考点55东欧剧变

(1)含义:东欧各国执政党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表现:

①波兰剧变:发生于1989年,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②德国统一: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两德统一

(3)剧变原因

①历史根源: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

②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政治上忽视民主与法制,脱离群众,导致政治危机

③外部原因: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等政策的推行

★考点56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②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2)过程

①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社会主义代替了科学社会主义,导致政局动荡,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②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

③"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和俄共被停止活动,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④俄罗斯等在1991年底年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考点57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特点: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发展

(2)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和发展:

①美国: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共体: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

③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

④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武器,经济形势好转;

⑤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渐提高。

必修二

试题详情

★考点45《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共产党宣言》最后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4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经济条件: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阶级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理论条件:19世纪三大优秀理论成果--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

(2)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从此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考点47巴黎公社运动

(1)巴黎公社的成立

3月18日革命成功,3月28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2)革命措施: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公社委员会是经普选产生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公安、司法、财政、教育等十个委员会,行使政府所属各部门的权力。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

(3)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可供借鉴的经验。

(1)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体,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②《四月提纲》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③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④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国际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