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2432  332440  332446  332450  332456  332458  332462  332468  332470  332476  332482  332486  332488  332492  332498  332500  332506  332510  332512  332516  332518  332522  332524  332526  332527  332528  332530  332531  332532  332534  332536  332540  332542  332546  332548  332552  332558  332560  332566  332570  332572  332576  332582  332588  332590  332596  332600  332602  332608  332612  332618  332626  447090 

(一)  背景:宋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

1、“三冗”“两积”

冗官:大量增设官僚机构     影响办事效率

 (分化权力,互相牵制)   机构重叠,人浮于事

冗兵:不断扩充军队(禁军)数量    开支庞大,战斗力下

(为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     降

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南侵)

    

冗费: 养官、养兵的巨额费用,    沉重的财政负担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费用及高额赔款 

    积贫: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积弱:武将兵权的削弱(统、调分离),导致宋与辽、西夏的连年战败。

2、“庆历新政”失败为变法提供经验教训

   “新政”以整顿吏治为核心,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3、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和“三不足”坚定的变法精神

4、宋神宗的政治雄心、对变法的支持

试题详情

(三)影响

  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造成后期“三冗”、“两积”局面的出现。

试题详情

(一)消除武人专权和割据势力

     1、收精兵

   A通过杯酒释兵权,夺回大将掌握的兵权。

   B将地方精壮兵力收归中央,组成庞大禁军。

   C将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几个机构(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2、削实权

A州郡直属中央,文臣掌握地方行政权(出任州郡长官)

   B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对地方进行监察(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3、制钱谷

   各州郡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社会安定。

(二)削弱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宋代,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置

“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长官为宰相。

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宰相仅有行政权。

试题详情

(二)贞观之治

      1、出现原因

       客观因素:A 隋朝的建设(大运河、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B 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主观因素: 唐太宗认真吸取隋灭亡的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

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2、贞观新政

       A政治Ⅰ善于纳谏,知人善任

     Ⅱ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集体议政和监察机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符合实际、顺应民情)

     Ⅲ建立融洽的民族关系

     Ⅳ重视法制,颁行《唐律》

     Ⅴ进一步发展隋代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庶族地主获得晋升机会)

B经济 以民为本,轻徭薄赋,戒奢从简。政策上延续唐初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

评价:社会稳定、经济复苏、政治清明,积极的时代风貌,为唐步入强盛奠基。

3、晚年欲望膨胀,骄逸之心渐萌,早年伤感阴影。

试题详情

(一)玄武门之变

    “天策上将”于宣武门设伏,一举袭杀大哥建成和四弟元吉,逼父让位,次年登基,改年号为“贞观”。

试题详情

(三)  评价

1、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

于加强皇权。

2、三者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减少了决策失误。

试题详情

(二)  内容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职责划分如右图

试题详情

(一)  目的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试题详情

(三)  意义

1、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商业得到较大发展,洛阳再次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2、顺应时代潮流,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和、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为统一奠基。

3、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使中原传统文化得以发扬。

试题详情

(二)  措施

1、均田制

A条件:政府掌握、支配大批无主荒地

B内容:土地分配给农民;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农民缴纳赋税,服徭役、兵役。

C作用:Ⅰ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使农民有能力进行独立的生产活动,促进了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的发展。)

Ⅱ 抑制了土地兼并,

Ⅲ 增加赋役和财政收入(达到其主观目的),巩固北魏政权。

Ⅳ 促进了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Ⅴ 对后世田制产生重大影响(沿袭至唐中期)

2、三长制

A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制--宗主督护制

    (旧制弊端:地方豪族割据一方、隐瞒户籍、控制人口、逃避赋役)

   B推行三长制

    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作用:使农民城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宗主势力,使北魏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同时保障了赋税收入。

3、整顿吏治

制定俸禄制度(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贪赃枉法者受到严惩),使北魏吏治得到一定改善,为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吏治环境。

4、迁都洛阳

目的: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作用: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5、实行汉制、移风易俗

废除鲜卑旧制,政治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

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胡汉通婚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