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2969  332977  332983  332987  332993  332995  332999  333005  333007  333013  333019  333023  333025  333029  333035  333037  333043  333047  333049  333053  333055  333059  333061  333063  333064  333065  333067  333068  333069  333071  333073  333077  333079  333083  333085  333089  333095  333097  333103  333107  333109  333113  333119  333125  333127  333133  333137  333139  333145  333149  333155  333163  447090 

4.  精心选题,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I、加强框图题训练,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框图题训练有两种层次,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评讲此类题型时,着重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II、从同一物质制法(同组物质鉴别)的多样性,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些常见物质的制备,由于教材的循序渐进,介绍的原理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后继知识的深化,复习中,

试题详情

3.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I、在复习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1)相似性。同主族元素依据其结构的相似性找出其性质的相似性。例如根据碱金属元素原子和其单质、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通过类比,得出相似性:①单质都具有较强还原性,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反应;②单质都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③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碱等。 (2)递变性。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由于其结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的数、原子半径等)的递变性,而导致了其性质的递变性。以卤族为例,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加,①单质氧化性减弱;②其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③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增强;④氢化物及卤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等等。 (3)特殊性。要从“相似”和“递变”中去认识事物的“特殊”。了解物质的特性,有利于推断、鉴别和区分各种物质,特别是框图题,避免因结构和性质的相似而产生混淆。在复习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同时,应让学生掌握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如氟气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其他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则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氢氟酸为弱酸,而其他氢卤酸是强酸;氟化银可溶于水,而其他卤化银不溶于水等等。 II、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特出重点,强化记忆。 例如,在复习某一物质的保存时,总结化学试剂存放的一般规律;在复习SO2与H2S反应时,总结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一类反应其他如:NH3+NO、Na2O2+H2O、NaH+H2O等;在复习硫酸盐时,将中学课本里涉及到的矾一一列出,从而让学生了解硫酸盐多矾的知识。可以总结的规律很多,在复习中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归纳总结,这对知识的结构化,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试题详情

2.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 I、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 (1)卤素单质、碱金属单质熔、沸点的变化规律,运用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知识理解这些规律。 (2)物质的水溶性用相似相溶原理去掌握。 II、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复习“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关系时,可设计如下两组实验:(1)向新制的FeCl2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氯水,观察现象;(2)取四支分别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再向其中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粉,铜粉、KI溶液,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写出上述两组实验的有关反应方程式。通过上述实验,既复习了“Fe2+”和“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又复习了 “Fe2+”和“Fe3+”的检验。 III、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例如ClO2、Cl2都是强氧化剂,都可以消毒杀菌,与同质量的Cl2相比,ClO具有更高的消毒效率。设计计算相同质量的ClO2消毒效率是Cl2的多少倍。在复习氮氧化物知识时,穿插NO、NO2、O2、H2O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等。

试题详情

1. 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I.知识主线   知识点     (1)非金属部分: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含氧酸盐   (2)金属部分       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相应的盐   按“知识主线”,以每种物质作为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点的进行联想复习: II、知识网 把各知识点进行网络化,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这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时依此知识网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然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就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近年来高考题中各个知识点用多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的选择题、框图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考查份量逐渐加大。所以将知识点进行比较、进行网络化十分重要。尤其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试题详情

I、教师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

(1)缺少对《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及要求和历届高考试题元素化合物试题的研究,因而有些教师在复习备课过程中心中无纲,随意性较强,针对性薄弱。

(2)第一轮按教材章节顺序复习过慢,知识点讲解过细,随意拓宽教学复习内容,造成学生在复习中感觉到上新课一样,知识点很多比较零碎不容易掌握。

(3)布置练习的题量过多,难度过高,不加选择的“题海战术”,大量重复的机械训练,使学生感觉到复习练习中重点不突出,学习苦燥无味。

(4)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灌输太多,“教”多“学”少,缺乏对学情的了解和研究 ,缺少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感觉没有学习成就感,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5)教师在复习过程中缺少对教材中前后知识的联系、综合(包括元素化合物中每一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综合、改进和创新)等,造成学生对综合应用能力比较薄弱。

II、学生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

(1)在复习过程中轻视教科书(书本)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遇到书本基础记忆相关知识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自己不主动去看书查阅,随意写一个答案了草完成作业。

(2)方程式书写不规范,如化学式字母大小写错误、反应条件没有注明,未配平,沉淀与气体符号漏写,可逆反应未用可逆符号等。另外,化学用语用字错误,包括物质名称错误,例如,“氯化铵”写成“氯化氨”等。

(3)不按要求答题,如名称与符号错写;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用电子式表示分子组成时仍然用分子式表示等;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4)表达能力存在缺陷:非选择题的答题方式主要是填空,虽然答题要求也只是结论性的,但从平时测验和练习的情况看,学生答题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表达能力与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差,表现为表达错误或不规范,表述不符合化学学科要求等。

(5)自我总结能力比较薄弱,每一单元复习以后,没有有效的把知识形成网络框架图,造成解题时不能有效提取相应知识,不能运用已复习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试题详情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该专题知识内容要求共28条,其中按三个层次具体分布如下:了解有20条(略)、理解(掌握)有7条[(1)掌握钠和镁化学性质。(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IA、Ⅱ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4)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5)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6)掌握Fe和Al的化学性质。(7)以Fe(Ⅱ)、Fe(Ⅲ)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综合应用有1条[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由此可知,元素化合物部分的主干知识:(1)以Na、Mg为代表的ⅠA、ⅡA性质。(2)以N、O、S、Cl为代表的ⅤA、ⅥA、ⅦA性质。  (3)Al、Fe单质及化合物性质。(4)常见物质的制备和常见物质(离子)检验。(5)环保问题。

试题详情

8.根据图表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三年来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                      。  (2)此表反映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导向是:              。(25个字以内)

试题详情

5.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县教育局丁局长在欢迎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x x x的大会上致辞说:“x老师是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县人民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来……” x老师听了很不自在,在场的语文老师都议论纷纷。 (1) 丁局长的欢迎词确实让人“不自在”,让人“议论纷纷”,试指出3点不得体的地方并改正。 答:---------------------------------- (2) 面对丁局长的欢迎词,语文特级教师XXX怎样说才算得体?试给这个教师拟几句答谢辞。 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