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3401  333409  333415  333419  333425  333427  333431  333437  333439  333445  333451  333455  333457  333461  333467  333469  333475  333479  333481  333485  333487  333491  333493  333495  333496  333497  333499  333500  333501  333503  333505  333509  333511  333515  333517  333521  333527  333529  333535  333539  333541  333545  333551  333557  333559  333565  333569  333571  333577  333581  333587  333595  447090 

13.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的关系”实验.如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重量,电源频率是50HZ小车运动加速度a可用纸带上的打点求得.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数据如下表:

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在图c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物理量建立坐标系,并作出图线.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合力F图线如图d ,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答:           

试题详情

12. 下表是某同学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测得的几组数据,则:

悬挂砝码/g
50
100
150
200
250
弹簧伸长/cm
2.30
5.08
6.88
9.80
12.5

(1)请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F-x图象;

(2)写出图象的函数表达式;

(3)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4)若弹簧的原长为L0=40 cm,以弹簧的总长为自变量,写出F(L)的表达式.并说明图象和F-x图象的区别.

试题详情

11. 某同学在测匀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 1s.依打点顺序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请根据图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单位:cm)

(1)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       

(2)打纸带A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m/s2,打点“5”时的速度大小是     m/s.

试题详情

10.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 

e.用公式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试题详情

9. 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相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

A.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B.按照如图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C.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D.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E.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D、LE、L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点,m2的落点是图中的___点。

②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

试题详情

8. 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将实验装置中的光电门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器,测定摆锤在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从而求得摆锤在该位置的动能,同时输入摆锤的高度,求得摆锤在该位置的重力势能,进而研究势能和动能转化时的规律。实验中A、B、C、D四点高度为0.150m、0.100m、0.050m、0.000m,已由计算机默认,不必输入。现某位同学要测定摆锤在D点的瞬时速度。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他点击“开始记录”,同时让摆锤从图中所示位置释放,计算机将摆锤通过光电门传感器的速度自动记录在表格的对应处,如图。

①请指出该同学实验中的错误之处:                    

                                         

②摆图中计算机记录的数据与真实值相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仍准确”)

试题详情

7. 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用两种方法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Ⅰ.理论探究: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有关运动学公式,推导在恒定合外力的作用下,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请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写出你的推导过程。

Ⅱ.实验探究:

①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______     _       ___;b.                ____

②如图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试题详情

6. 某同学用图16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先将a球从斜 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地面上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10次;再把同样大小的b球放在斜槽轨道末端水平段的最右端附近静止,让a球仍从原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的不同位置处,重复10次.

⑴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以下哪些_____________.

A.斜槽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H  B.小球ab的质量mamb  C.小球ab的半径r  D.小球ab 离开斜槽轨道末端后平抛飞行的时间t  E.记录纸上O点到ABC各点的距离OAOBOC  F.a球的固定释放点到斜槽轨道末端水平部分间的高度差h

⑵小球ab的质量mamb应该满足什么关系?为什么?

⑶放上被碰小球后,两小球碰后是否同时落地?如果不是同时落地,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这时小球ab的落地点依次是图中水平面上的_____点和_____点

 ⑷为测定未放被碰小球时,小球a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线

跟记录纸上的O点对齐,右图给出了小球a落点附近的情况,由图可得OB距离应为__________cm.

⑸按照本实验方法,验证动量守恒的验证式是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5.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a-F 图线,发现图线既不过原点,又不是直线,原因是 A.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C.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低,且砂和小桶的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所垫木板太高,且小车质量较大  

试题详情

4. 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a=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