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完成以下两个小题(18分)
Ⅰ(8分)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沿斜面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还运用实验验证了其猜想。某校科技兴趣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时,让滑块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时关闭阀门(整个过程中水流可视为均匀稳定的)。该实验探究方案是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测量 的。
(2)下表是该小组测得的有关数据,其中s为滑块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下滑的距离,V为相应过程中量筒中收集的水量。分析表中数据,根据
,可以得出滑块沿斜面下滑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s (m) |
4.5 |
3.9 |
3.0 |
2.1 |
1.5 |
0.9 |
0.3 |
V(mL) |
90 |
84 |
72 |
62 |
52 |
40 |
23.5 |
|
5.6×10-4 |
5.5×10-4 |
5.8×10-4 |
5.5×10-4 |
5.6×10-4 |
5.6×10-4 |
5.4×10-4 |
(3)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距离测量的不准确,还可能来源于 等。(只要求写出一种)
Ⅱ. (10分) 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已知电阻丝的电阻约为10,现备有下列器材供测量该电阻丝的电阻时选用,应选用的器材有 (只填代号)
A、量程是0-0.6A,内阻是0.5的电流表
B、量程是0-3A,内阻是0.1的电流表
C、量程是0-3V,内阻是6K的电压表
D、量程是0-15V,内阻是30K的电压表
E、阻值为0-1K,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
F、阻值为0-20,额定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
G、蓄电池(6V)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2)请根据现有器材,设计最佳实验电路,并连接 好右图的电路实物图;
(3)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 首先他们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用螺旋
测微器在金属丝不同位置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各三次求平均值。
某次示数如图所示。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____mm。
②用毫米刻度尺测量 的长度,反复测量3次,
求出其平均值l.
③断开开关,将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④闭合开关,调节 ,使电流表和电压表有合适的示数,读出并记下这组数据。
⑤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键位置,重复进行实验,测出6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
⑥断开电键S,求出导线电阻R的平均值.
(4)试用测得的R、l、d值写出电阻率计算表达式:___________
33.(16分).塑料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常用塑料F、G均可由某烃经下列反应得到:
(1)写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 ;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 ;
(2)写出化合物E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的名称 。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类型 。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2.(16分)钛(Ti )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如下图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总反应方程是 。
(2)写出钛铁矿经氯化法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不用写条件)
。
(3)已知:①Mg(s) + Cl2(g)=MgCl2(s) △H =-641kJ·mol-1
②Ti(s) + 2Cl2(g)=TiCl4(s) △H = -770kJ·mol-1
则2Mg(s) + TiCl4(s)=2MgCl2(s) + Ti(s) △H= ;
反应2Mg(s) + TiCl4(s)2MgCl2(s) + 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 。
(4)在上述产业链中,合成96 t 甲醇理论上需额外补充H2 t (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物质的任何损失)。
(5)以甲醇、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已知该燃料电
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OH-=2CO32-+6H2O,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3O2+6H2O+12e- = 12OH-。该电池中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
31.(16分)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Na2CO3溶
液中逐滴加入40 mL 0.1 mol/L HCl溶液,溶液
的pH(横坐标)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
元素粒子的物质的量的百分含量(纵坐标)也发
生变化(CO2因逸出未画出),其变化情况如右图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
式表示): ;
(2)当反应到A点时,此时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
(3)B点表示的含义是 ;
(4)当混合液的pH= 时,开始放出CO2气体。
30.(16分)某学生为了测定部分变质的Na2SO3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酒精灯、________ 、 。
(2)实验开始后,写出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_____________。
(3)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按下图所示称取一定量的Na2SO3样品放入A装置的烧瓶中,滴入足量的H2SO4完全反应。然后将B中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与足量的BaCl2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23.3g。请你计算原样品中Na2SO3的纯度为________(精确到0.1%)。
(5)在过滤沉淀时若滤液出现浑浊,则必须要重复操作,若该学生没有重复过滤,则测定的结果将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要使测定结果准确,第一:装置气密性必须良好;第二:应先点燃___ _处酒精灯(填装置字母)。
29.(16分)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 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
①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
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②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 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
③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④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① ;
② 。
(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别 |
1 |
2 |
3 |
4 |
5 |
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
0.1 |
0.2 |
0.3 |
0.4 |
0 |
细胞数目(个/mL) |
320 |
275 |
186 |
96 |
560 |
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 原则和 原则。
(4)根据上表中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 ;
② 。
27.完成以下两个小题(16分)
Ⅰ.(8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 “乙肝两对半”):
序号 |
检测对象 |
中文名称 |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
1 |
HBsAg |
表面抗原 |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
2 |
HBsAb |
表面抗体 |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
3 |
HBeAg |
E抗原 |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
4 |
HBeAb |
E抗体 |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
5 |
HBcAb |
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 。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__ 细胞使__ ___ 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
(4)上世纪六十年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或 _ 。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
Ⅱ.(8分)有些国家出现了甲型流感的病例,科学家们陆续分离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若生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假设仅考虑某两个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 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
培养基筛选出。筛选出的D细胞既具有骨髓瘤细胞的 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 特点。D细胞的名称是 。
(2)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3)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 中的 分化发育而来。
28.(16分)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已知两种病中至少有一种为伴X染色体的遗传病,请分析回答:
(1)I1的基因型是 ,II2的基因型是 。
(2)I2能产生 种卵细胞。
(3)只考虑乙病,I3和I4再生一个女孩,可能有 种基因型和 种表现型。
(4)若II3和II4婚配,他们生一个只患甲病的孩子的几率是 ;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几率是 ;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男孩的几率是 。
26.(16分)下图甲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请据图回答:
(1)图甲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期,1、2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3)染色体数目的暂时增倍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___段(填字母),增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不到细胞分裂图像的原因是洋葱表皮细胞_______________。
(5)由图丙可知,一个细胞周期中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数目最多(用图乙中的字母表示)。
2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
C.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24.小李同学做了一个用以测定光照强度与生态系统稳定关系的实验。将若干小球藻、水草及小鱼各一份(完全相同)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盛有河水的玻璃缸内,使之处于气密状态,并对乙缸进行遮光处理。实验在温度适宜的暗室中进行,从距玻璃缸0.3m处用不同功率的灯泡分别给予光照lh,期间用仪器记录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单位是g/m。),结果如下表。
实验结果记录表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缸和乙缸中都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但没有分解者
B.实验中乙缸是用来测定该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耗氧量
C.光照强度至少大于30W时才能维持甲缸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D.甲缸在45W时氧气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