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295  33303  33309  33313  33319  33321  33325  33331  33333  33339  33345  33349  33351  33355  33361  33363  33369  33373  33375  33379  33381  33385  33387  33389  33390  33391  33393  33394  33395  33397  33399  33403  33405  33409  33411  33415  33421  33423  33429  33433  33435  33439  33445  33451  33453  33459  33463  33465  33471  33475  33481  33489  447090 

例如:
3、小说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4、我本来就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例3“空穴来风”本意是“比喻消息或传言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却常被误解为“没有根据的消息或传言”而用错。例4“差强人意”本意是“尚能使人满意”,却常被误解为逸强去干什么事”。此类误用尚有如“醍醐灌顶”(误为“使人难受、痛苦”),以及高考已考过为“望其项背”(误解为“难以达到某种境界”)、“万人空巷”(误解为街上空无一人”)、“火中取粟”(误解为“获得好处”)。)
(三)对成语意思理解不准确,似是而非。

试题详情

例如:
1、面对不幸,是怨天忧人,还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2、他们家穷得家徒四璧。
   (例1中的“怨天忧人”属换词误用,看似通顺,实则无此成语,应为“怨天尤人”;例2中“家徒四璧”属别字误用,应为“家徒四壁”。此类尚有如“寥若辰星(晨)”、“入目三分(木)”、“心”不在蔫(焉)”“大刹风景(杀、煞)、“坚忍不拔(韧)”“蔽帚自珍(敝)”等误用例子。考生只要平时稍有留意,即不难发现。)
(二)不了解成语意思,望文生义。

试题详情

3、  小语境,不考虑大语境。

例如:2002年东城的模拟

有应变的          ,有        的竞争性,有        的兼容性,有继承的创造性。

灵活性、适应性     协作、节制     个性、宽泛

又如:2003东城一模

道路的        、居民的迁动,是老城区在消失的同时也带走了老北京风情。

  拓宽、拓展

    

三、成语误用

 

考查成语的运用是近年高考中必备的题型。从1995年到2000年的六届高考来看,考查形式是以选出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主,只有1996年考查选择与句意最贴切的成语填空。该题型对考生有一定难度。结合平常报刊中成语的误用,无外乎是以下八类。
(一)改造成语。或者换词,或者出现错别字。

试题详情

2、             靠不成熟的语感进行辨析,缺乏可靠的判断依据。

试题详情

1、 重解法,忽积累

词语辨析其实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积累记忆的,因为像“以至、以

致”“考查、考察”这类词语,不记忆其解释,几乎难以靠技法区分。

试题详情

4. 运用反义词推究法
就是通过同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例如:
①敌人的退却是虚假的,要引我们上钩才是它们真正的企图。
②他拒绝我,是虚伪么?
    (要辨析上例中“虚假”与“虚伪”的细微差别,可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虚假”与“真实”构成反义词,故其着重于“假”,指情况与实际不相符合,多用以形容事物的内容、证据、情况、情节、因素、成分、成绩等较抽象的事物,有时也用于人的言行;而“虚伪”与“诚实”构成反义词,故着重于“伪”,用于形容故意作假,不诚实,多指言语、行为、作风、态度、道德、品质等有关人的言行表现。)
(五)词语辨析常见的误区

试题详情

    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拆解法)
例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就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造句法)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语素比较鉴别是不行了,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

例如: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的意思。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试题详情

2.介词结构。

例如:一只大鸟(从、在)水面上飞起。

(从……上……表示的是动态的。在……上……表示的是静态的。故而应选“从”。)

试题详情

1.关联词。比如:不是……而是……,不是……就是……

不但……而且……,即使……也……

既然……就……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