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4033  334041  334047  334051  334057  334059  334063  334069  334071  334077  334083  334087  334089  334093  334099  334101  334107  334111  334113  334117  334119  334123  334125  334127  334128  334129  334131  334132  334133  334135  334137  334141  334143  334147  334149  334153  334159  334161  334167  334171  334173  334177  334183  334189  334191  334197  334201  334203  334209  334213  334219  334227  447090 

4、深入分析,挖掘隐含信息:有的题目在正文并不给出全部信息,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图、表或注解、提示、“已知”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有时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还会隐含在题目设置的问题之中。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化学情境、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化学情境,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已学知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

试题详情

3、排除干扰,滤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并不一定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有些或许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有些则是题目的“引子”,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对这类问题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不要仅仅与平时做过的类似问题进行简单类比,生搬硬套,“想当然”,而不注意两者在条件、情境等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化学的本质,抓住化学变化的特点,摒弃干扰,滤取有用信息。

试题详情

2、逐字逐句,捕捉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 “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

(1)、“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2)、“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 等;

(3)、“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4)、“等体积”“等质量”等;

(5)、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 等;

(6)、“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7)、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

 ① 看特征: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

 ② 看条件: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等;

③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8)、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试题详情

20.已知函数处有两上不同的极值点,设在点处切线为其斜率为;在点利的切线为,其斜率为

  (1)若

  (2)若,求可能取到的最大整数值。

福建省宁德市2010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试题详情

19.已知过点A(-4,0)的动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B、C两点。当的斜率是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设BC的中垂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求b的取值范围

试题详情

18.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侧棱与底面垂直,P,Q分别是棱BB1,CC1上的点,AB⊥A1Q,

  (1)求证:AC⊥A1P;

    (2)若M是的重心,AM⊥面A1PQ,求平面A1PQ与面BCC1B1所成角(锐角)的余弦值

试题详情

17.从装有2只红球,2只白球和1只黑球的袋中逐一取球,已知每只球被抽取的可能性相同。

  (1)若抽取后又放回,抽3次,分别求恰2次为红球的概率及抽全三种颜色球的概率;

  (2)若抽取后不放回,抽完红球所需次数为的分布列及期望。

试题详情

16.已知

  (1)求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相应的x的值;

  (2)若函数上恰有两上零点的值

试题详情

14.若,则可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函数解析式类比可以得到: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则可以写出满足以上性质的一个函数解析式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