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深入分析,挖掘隐含信息:有的题目在正文并不给出全部信息,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图、表或注解、提示、“已知”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常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有时一些明显的提示信息还会隐含在题目设置的问题之中。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要与化学情境、化学变化过程的分析结合起来,因为题目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全面剖析题意,细心地把握化学情境,反复推敲关键词语,有机结合已学知识,无遗漏地将隐含条件挖出来并充分加以利用。
3、排除干扰,滤取有用信息: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并不一定都是解题所必需的,有些或许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有些则是题目的“引子”,要准确地判断哪些条件与解题有关,哪些是干扰因素,这就需要对问题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对这类问题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不要仅仅与平时做过的类似问题进行简单类比,生搬硬套,“想当然”,而不注意两者在条件、情境等的不同之处。要正确地把握化学的本质,抓住化学变化的特点,摒弃干扰,滤取有用信息。
2、逐字逐句,捕捉有用信息:审题时要克服只关注那些给出的具体问题,而忽视叙述性语言的倾向。例如:“恰好” “过量”等等,因为化学变化的结果往往因温度、压强、浓度、溶剂、酸碱性、试剂加入顺序以及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审题时应边读边想,读到关键(或易遗漏)处,反复推敲,从中捕捉解题信息。在化学题审题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字句:
(1)、“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2)、“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 等;
(3)、“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4)、“等体积”“等质量”等;
(5)、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 等;
(6)、“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7)、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
① 看特征: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
② 看条件: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等;
③ 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8)、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20.已知函数处有两上不同的极值点,设在点处切线为其斜率为;在点利的切线为,其斜率为
(1)若
(2)若,求可能取到的最大整数值。
福建省宁德市2010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
19.已知过点A(-4,0)的动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B、C两点。当的斜率是。
(1)求抛物线C的方程;
(2)设BC的中垂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求b的取值范围
18.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侧棱与底面垂直,P,Q分别是棱BB1,CC1上的点,AB⊥A1Q,
(1)求证:AC⊥A1P;
(2)若M是的重心,AM⊥面A1PQ,求平面A1PQ与面BCC1B1所成角(锐角)的余弦值
17.从装有2只红球,2只白球和1只黑球的袋中逐一取球,已知每只球被抽取的可能性相同。
(1)若抽取后又放回,抽3次,分别求恰2次为红球的概率及抽全三种颜色球的概率;
(2)若抽取后不放回,抽完红球所需次数为的分布列及期望。
16.已知
(1)求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相应的x的值;
(2)若函数上恰有两上零点的值
14.若,则可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函数解析式类比可以得到:若定义在R上的函数,则可以写出满足以上性质的一个函数解析式为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