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4294  334302  334308  334312  334318  334320  334324  334330  334332  334338  334344  334348  334350  334354  334360  334362  334368  334372  334374  334378  334380  334384  334386  334388  334389  334390  334392  334393  334394  334396  334398  334402  334404  334408  334410  334414  334420  334422  334428  334432  334434  334438  334444  334450  334452  334458  334462  334464  334470  334474  334480  334488  447090 

1.你曾经遇到过或者正在遇到某种不幸或挫折,是仿照课文中“借方” 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写在周记本上)

试题详情

2、师:鲁滨孙的故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如何面对困境?

生1:鲁滨孙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经过反复动摇之后,终于调整好生活的心态,理智地鼓起勇气,孤身创业。鲁滨孙身上拥有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我们应该学习这种“鲁滨孙精神”。

生2: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即使处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我明白了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试题详情

1、师:纵观全文,思考鲁滨孙为何没有成为一个野人?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鲁滨孙主动的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中。他并没有丢失自我,他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写日记,也是为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行为是他没有沦为野人的重要因素。由此看出,鲁滨孙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着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动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

试题详情

2、师:鲁滨孙在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算不算逃避现实?为什么?

生:不能把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鲁滨孙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他的这种自我安慰非但不是逃避现实,而正是对现实的积极坦然的面对。

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不行,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的活下去,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的人。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正确、辩证的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活挫折,从而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试题详情

1、分角色朗读10-12段(以对话的形式朗读鲁宾孙的日记,老师读坏处,学生读好处),思考:光有物质生活算不算生活?鲁滨孙为什么要写日记?如何理解鲁滨孙写日记的行为?  生:光有物质的生活不算生活。而鲁滨孙写日记为的“不是留给后人看,只不过写出来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罢了”。人们写日记往往是为了记录生活,抚慰心灵。鲁滨孙写日记的行动,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走失。 (板书:坚持记日记)

试题详情

师:鲁滨孙在荒岛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解决的?(答案见上节课内容)

试题详情

请个别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思考:面对“生存还是毁灭” 鲁 

滨孙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注意体会心理的变化)

生:一开始,他伤心绝望、怨天尤人,“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他认为自己将在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余生”,表现出“孤立无援”“沮丧无聊”“不幸”。 但后来他开始用理智来思考问题,理性战胜了感性,“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充分说明鲁滨孙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说明他已经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所以最终他选择了“生存”。  2、学生朗读4~9段, 思考:鲁滨孙要生存下去,如何解决今后的衣、食、住、行问题?作者侧重写了哪些物质条件?    生1:(1)衣:没有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不久便习惯了。    (2)食:除了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还要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       (3)住: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       (4)行:每天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板书:安排衣食住行)

生2:重点写了他对时间的计算,以及获得了“价值不大的东西”。

师:那么鲁滨孙怎样计算时间,一个人在孤岛上时间对他有什么用处?他为什么要计算时间?

生:他观测到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头顶上,测出他的位置在北纬9度22分。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刻上上岛的时间并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个再大一倍的斫痕,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年月日。鲁滨孙既然决定活下去,则要清楚地跟上时间的脚步,即主动把握年、月、日,而不至于过得浑浑噩噩。鲁滨孙来自文明社会,他必然要千方百计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主动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中。丢失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丢失了自我,丢失了生存的意义。总之,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记录时间,也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板书:记录时间)

师:第6自然段提到鲁滨孙从船上搬下一些价值不大而用处却不小的东西,这些东西指什么?在鲁滨孙的海岛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生: 这些东西是指给他温饱以外的东西,这里再提那些小东西,表明鲁滨孙决定“细细地”活下去,较高质量地活下去。因为文明社会创造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对他极为有用。(板书:保留小物品)

第二课时

试题详情

2、师:那么面对荒岛,鲁滨孙又是怎样打算的?他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生: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3段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第二个阶段:4-9段主动寻找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第三个阶段: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追求精神寄托。

第一阶段侧重生存问题、第二阶段侧重物资问题,第三个阶段侧重精神问题。

试题详情

1、师:《荒岛余生》课题中的“荒”如何理解?

明确:一方面是物质的匮乏,衣食住行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是指岛上只有鲁滨孙一个文明人,他将孤零零的生活在孤道,与世隔绝。

试题详情

字词教学把还没有解决的生字词找出来,用以下三种办法求助:1、工具书;2、同学帮助;3、站在讲台上的助手--老师帮助。(建议学生在课内用此法,快捷一些,困难较大的同学课外用前两法补充)以下为必须掌握的:(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根据情况板书。)

泅(qiú)  沮丧(jǔ)  搁浅(gē)  冻饿之虞(yú)  聊以自慰(liáo)

泅:浮水。  

作践:糟蹋。 

沮丧:灰心失望。搁浅:本文指(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斫痕:用刀斧砍的痕迹。 

抵御:抵挡。

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冻饿之虞:不用担心受冻受饿。虞:忧虑。

郑重其事:对事情严肃认真。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