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与以前相比,大多采用合法斗争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有
①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暴力斗争思想已经过时
②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和工人经济待遇的改善
③第二国际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决议
④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有较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 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右图),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导致90年代初粮票失去了原本作用的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市场的流通 B.粮食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C.政府纠正了过去的“左”倾错误 D.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5.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很有必要”的号召,主要原因在于
A“文革”破坏国民经济,城市就业压力大 B.知识分子迫切需要接受社会主义劳动改造
C农村因为三年自然灾害而缺乏大量劳动力D.农业经营落后,需要知识青年去传播科技
4.“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是抗战时期流行的歌曲,它主要赞颂的是
A.南泥湾赛过江南的美丽自然风光 B.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治
C.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民生成果 D.抗日军民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战果
3.“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口,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材料反映的民生思想是
A.平均主义的大同思想 B.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C.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2.唐初统治者在统治政策的调整和北宋王安石变法中都非常注重解决当时的民生问题,其中王安石变法的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十分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1.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中,其主张 “富民”的是:
①墨子 ②孟子 ③韩非子 ④老子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 民生问题与科技革命关系
从人类历史发展历程来看,科技革命对于民计民生的发展变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开始告别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时代,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城市崛起带来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人们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
19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人们开始享受电灯、电车、电影、电话、电报、汽车、远洋轮船、飞机、化学工业等发明给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工业化程度加快,城市发展以更快的速度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各地兴起,人们的民生民计得到极大的改善。
20世纪40、5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更是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日益深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之中,人造纤维使得人们的服装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的家用电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的距离,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民生民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和迈进。
为了推动民生的更快发展,构建更加和谐的社会,我们应该加大科技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让科技在改善民计民生的过程中发挥更好、更大的效应。
2.资本主义社会民生问题及解决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为了革命的需要或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所必需的资产阶级将“耕者有其田”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项任务,但是在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对各国劳动人民的冷酷和残忍也十分厉害,比如英国的圈地运动和美国的西进运动等,虽然从长远来看,这些运动最终发展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有其极大的进步意义,但是在当时是以牺牲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民生为代价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稳定之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民生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这一时期,八小时工作制普遍推行,工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衣食住行得到稳定保障,政治待遇明显提高,国民素质因为义务教育而普遍提高,人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民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出现一片和谐的繁荣景象。
但是在剥削社会,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因为私有制国家是建立在对人民剥削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利益是对抗的关系。
1.中国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民生问题的表现形式、解决程度及其社会影响各不相同.
奴隶社会:
民生问题表现为奴隶阶级要求获取一定的人身自由和生产生活资料。
解决程度和方式:在生产力的推动下,井田制被私有制取代,奴隶转变为农民. 由于奴隶主阶级无限度的榨取奴隶的血汗,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奴隶被迫起来进行反抗.
社会影响:在生产力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下,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确立起来。
封建社会:
民生问题表现为解决减租和吃饭的问题,渴望获得土地的要求.
解决程度和方式: 历代农民起义打击下,统治者调整政策都会改善一下农民的生存状况,但是在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下,减租不可能的,解决农民耕者有其田问题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社会影响:促使封建王朝更替,但是有统治者调整封建生产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出现一些封建盛世,。
近代中国:
民生问题表现为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中如何生存,发展问题.
解决程度和方式: 近代各革命阶级提出了种种解决民生问题方案,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不能解决民生问题.
社会影响:各种方案的尝试,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思想解放和经济近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
民生问题表现为解决落后的生产力和人们需要的矛盾,即温饱问题、全面小康问题。
解决程度和方式: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实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向全面小康和和谐社会迈进。
社会影响: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