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5197  335205  335211  335215  335221  335223  335227  335233  335235  335241  335247  335251  335253  335257  335263  335265  335271  335275  335277  335281  335283  335287  335289  335291  335292  335293  335295  335296  335297  335299  335301  335305  335307  335311  335313  335317  335323  335325  335331  335335  335337  335341  335347  335353  335355  335361  335365  335367  335373  335377  335383  335391  447090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试题详情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试题详情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试题详情

①居则曰:“不吾知也!”

[则是]只当是。

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

17.[者]

试题详情

2。准则,法则。

①以身作则。

试题详情

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①《论语》六则。

试题详情

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试题详情

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试题详情

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试题详情

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