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5263  335271  335277  335281  335287  335289  335293  335299  335301  335307  335313  335317  335319  335323  335329  335331  335337  335341  335343  335347  335349  335353  335355  335357  335358  335359  335361  335362  335363  335365  335367  335371  335373  335377  335379  335383  335389  335391  335397  335401  335403  335407  335413  335419  335421  335427  335431  335433  335439  335443  335449  335457  447090 

7、(2008泰州)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可燃性

试题详情

6、(2008温州) 5月17日,奥运火炬在温州传递。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彩旗飘扬      B.气球升空   C.火炬燃烧   D.声音远扬C

试题详情

5、(2009泉州)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检查装置气密性   往试管中加入锌粒    加热液体    固体药品的取用

       A          B          C         D

试题详情

4、(2009德州)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试题详情

3、(2009肇庆)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2、(2009南京) “飞天壮歌-一--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试题详情

1、(2009苏州)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试题详情

25、(2009陕西) 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右图试剂中的过氧化钠溶液制取氧气,取该溶液17g,加入适量MnO2充分反应。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⑴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生成氧气的质量=17g×5%××100%=17g×5%××100%。老师指出小明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   (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

    B.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

⑵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氧气的质量。

2010年黄冈市西河中心学校化学复习专题之上册总复习

试题详情

24、(2009南平)某厂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碳酸氢钠。为了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00g样品加热(2NaHCO3 Na2CO3 + H2O + CO2↑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完全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0.22g。求:

     (1)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试题详情

23、(2009烟台)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