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5385  335393  335399  335403  335409  335411  335415  335421  335423  335429  335435  335439  335441  335445  335451  335453  335459  335463  335465  335469  335471  335475  335477  335479  335480  335481  335483  335484  335485  335487  335489  335493  335495  335499  335501  335505  335511  335513  335519  335523  335525  335529  335535  335541  335543  335549  335553  335555  335561  335565  335571  335579  447090 

06.(2009年四川文综2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B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试题详情

05.(2009年广东历史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我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试题详情

04.(2009广东文科基础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C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试题详情

03.(2008山东文综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D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试题详情

02.(2008北京文综16)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

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试题详情

01.(2008四川Ⅰ卷文综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D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试题详情

(一)大纲版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商朝人以贝为货币。

(2)秦汉:秦朝废除六国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秦朝统一货币有两种:黄金是上币,用镒(二十两)作单位;铜钱(圆形方孔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秦朝以“九卿”(虚指)中的“治粟内史”专管财政。汉武帝时,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

(3)隋唐:隋唐时期,由尚书省下属机构户部主管赋税。隋朝仍铸五铢钱。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从此,开元通宝(开元:开辟新纪元;通宝:流通的宝货)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代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城市中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中有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和同开王尔”,反映了日本同唐朝频繁的贸易往来。

(4)宋元:北宋初,在中央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在各路设转运使把大部分地方赋税转运到中央。王安石变法时,在理财方面的措施之一是实行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金代后期,银币已成为流通的货币。

(5)明清:1581年,明朝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采取纳银代役、赋役征银(货币地租)的办法,直接促进了白银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后期)。

2.中国近现代史:

(1)半殖半封形成时期: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2)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主要是集中货币发行权和使用权、实行白银国有,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有一定作用;但它也是四大家族聚敛财富的一种手段。

(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沦陷区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20多家金融机构,滥发没有准备金的伪币,还印制大量“军用票”(供日军在沦陷区使用的纸币)在沦陷区流通。国民政府还独占了全国金融,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增加苛捐杂税,一面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大发“劫收”横财,利用政治特权搜刮人民,造成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5)过渡时期: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经过“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中央决定把解放区时以地方为主的财经管理办法,改为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赎买政策)。

(6)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决定在经济特区采取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

3.世界近现代史: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金银多,价值降,物价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在本国转化为原始资本(购买英法的奢侈品)。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当政时期,1789年“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即“八月法令”)规定“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吉伦特派统治后期,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城市贫民要求国民公会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但吉伦特派认为规定粮食的最高限价是侵犯了私有财产;雅各宾派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短期来看违背了资产阶级经济自由原则,但长远来看有利于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使英国工业革命具备了资金条件。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倡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1825、185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集体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分析、特点归纳、影响综述);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银行休业整顿,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及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5)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确立及崩溃(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滞胀”的含义);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之一就是引进外资和技术。

(6)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外资和国外市场);1999年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对欧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为主题的全球智库峰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2009年7月4日在京闭幕。峰会通过的《北京倡议》说,为了降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早日实现复苏,我们提议智库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为决策机构提供科学及公正的公共政策分析及建议,为公众提供科学及易懂的政策分析及信息,并提供客观的政策实施评估及新政策效果预演。《北京倡议》提议,智库应针对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的重大问题开展跨国界的、为促进人类共同及长远利益为宗旨的战略研究,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全球危机预防及解决方案。

   拥有近百万中小企业客户的美国大型商业信贷机构(CIT集团)未能躲过金融危机的冲击,被总额高达649亿美元的巨额债务逼到死角,于2009年11月1日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CIT也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一家接受政府金融救援后仍未摆脱破产命运的金融机构。分析人士认为,CIT的破产虽然会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但系统影响有限,这也是美国政府拒绝再度救援的原因。

试题详情

15.(1)Mg      (2)36.8%   

       

(3)2Mg + Si    Mg2Si     Mg2Si + 4HCl = 2MgCl2 + SiH4↑    x = 0.448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