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5448  335456  335462  335466  335472  335474  335478  335484  335486  335492  335498  335502  335504  335508  335514  335516  335522  335526  335528  335532  335534  335538  335540  335542  335543  335544  335546  335547  335548  335550  335552  335556  335558  335562  335564  335568  335574  335576  335582  335586  335588  335592  335598  335604  335606  335612  335616  335618  335624  335628  335634  335642  447090 

6.下图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  )

A.亚洲高压     B 亚速尔高压 

C.夏威夷高压       D.印度低压

试题详情

图2为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3-5题

图2

3.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            B.降水               C.土壤          D.太阳辐射

4.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形            B.洋流          C.土壤          D.降水

5.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降水

3为等压线图,读图回答6-8题。

试题详情

图1阴影部分为世界某大洲的局部某月(1月或7月)的等温线分布图,该处为高原地形,a、b为两条等温线,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下列哪种现象可能出现 (  )

A.圭亚那高原的北部正值一年中的湿季     

B.此时正值华北平原小麦旺盛的生长季节

C.此时正值墨累-达令盆地小麦的收割季节   

D.塔里木河正值枯水期

2.图中a、b等温线向北延伸的主要成因 (  )

A.风带、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B.洋流的影响

C.山脉的分布              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试题详情

21.苏俄(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曾产生过深远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美国政府发言人艾奇逊曾说:“中国共产党是在二十年代初期,在俄罗斯革命的思想推动之下建立起来的”。你对这种说法怎样评判?你认为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2)1962年1月毛泽东在七千人大会上说:“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是列宁创造的党。无论什么时候,现在、将来,我们一辈子、我们的子孙,都要向苏联学习,学习苏联的经验。不学习苏联,要犯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曾在外交上“一边倒”(指倒向苏联)请列举出重要史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走俄国人的路”,这具体指什么?结果如何?历经曲折后的中国人“走自己的路”这具体又指什么?结果怎样?

(3)从对“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你认为中国应怎样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试题详情

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特点,且发展历程是曲折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5题。

11.二战后,东欧国家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和地位;其基本原因是

   A.各国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

   B.苏联武装占领了东欧各国

   C.各国受制于美国,成为西方国家反苏的前沿阵地

D.苏联强迫东欧各国在内政外交上与自己保持一致

12.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以后国家经济全面发展存在巨大隐患,均因为

   A.本国的工业不够发达         B.西方国家的干预

C.苏联因素的影响           D.严重的封建残余

1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东欧各国解体            B.政治制度的变化

C.经济制度的变化           D.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14.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但在这一过程中,也犯了不少严重的错误。在这一时期,我国所面临的不利的国际环境有

   ①苏共二十大造成思想混乱   ②帝国主义掀起世界反社会主义浪潮

   ③美国插手越南事务      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对峙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并不表明是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

   A.社会主义尚处在初级阶段      B.中国已探索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这些国家仍是社会主义性质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将走向高潮

试题详情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据此回答6-10题: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学习苏联的积极作用有  

   ①建立了一整套在当时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巩固了新政权 

②获得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的重要经验 

③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突出发展重工业,为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前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7.从1956年“三大改造”后到“文革”前,中国已经认识到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某些弊端。这些认识中不包括 

   A.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间要保持合适的发展比例

   B.要正确区分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

   C.在经济建设中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与个人三者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8.“文革”前的中国社会主义与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是

   A.公有制成为其经济基础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的政体形式

C.奠定了本国的工业基础   D.政治协商制度

9.最早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而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是

A.南斯拉夫    B.波兰    C.匈牙利     D.捷克斯洛伐克

10.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社会主义制度现今却不复存在,这表明

   A.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

   B.苏联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C.苏联社会主义体制自我调节功能完全丧失

   D.苏联社会主义历史暂时进入了空前的低潮时期

试题详情

马克思主义思想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根据有关历史知识,回答1~5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        B.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工人运动的兴起          D.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建立

2.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瓦窑堡会议、十三届四中全会    B.八大二次会议、七千人大会

C.中共“七大”、中共“十三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

3.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到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现在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4.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思想不包括

   A.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马克思主义产生后,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下列有关这些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B.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C.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D.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歪曲

体制

试题详情

[考题解析]

2002年全国历史高考试题:1949年到195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并概括指出他们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 

[答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全国大陆解放和统一,镇反运动完成,中共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政治条件。

  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全国财政实现统一,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生产力的发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经济条件。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能力和将重要历史事件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时期的终结,至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新时期。作为过渡的后一阶段的1953-1956年,是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社会主义宪法等来具体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而作为前一阶段的1949-1952年,则是为“过渡”做准备的阶段。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经济形势的稳定,二是继续完成本来属于民主革命范畴的各种政治经济改革,三是培植、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因素和经济成分。所有这些,都是在1949-1952年间通过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完成的。这三方面的工作,大致分属于政治和经济两个领域。

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一、审题不清。试题只要叙述1949-1952年的重大变革,部分考生却答到1953年三大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或者大谈某一具体变革的内容、意义。二回答问题不全面。政治方面答不出“民主协商的在制度初步建立”,经济方面答不出“工商业得到合理调整”等。三、概括能力差。不少考生概括不出重大变动和变革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什么条件。有的只是笼统地说有利于向社会主义咕嘟,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基础条件。四、答题缺乏条理性。试题要求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回答1949-1952年中国出现的重大变革,但不少考生未按这两个方面回答,而是政治、经济混在一起,缺乏段落化、要点化。

[考点回顾与展望]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部分。2000年来,高考试题均涉及这一内容,各种题型均有。近五年考题涉及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方面知识点主要有: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合作化运动;在探索建设本国社会主义道路中的成就和失误,1959-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的准备,邓小平全面整顿,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等内容。

从命题趋势来看,由于这一部分内容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包括许多复杂的历史问题,尤其是由于距今时间比较近,与当今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联系比较多。随着当代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日臻完善,涉及这一部分历史的内容必将越来越受到关注,试题考查的幅度和力度将会呈现上升的趋势,在今后能力测试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将会出现更多属于本单元内容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其中,新中国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时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经济措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期的三大改造、一五计划、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文革”中,党的领导干部抵制“左”倾错误以及全国人民一起同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等尤其要引起重视。

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在高考命题属高考冷门,近几年特别是在综合考试中极少见到这方面的题目。复习中要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复习。苏联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苏联经济探索和建设的三阶段,是一个很具有反思和借鉴意义的问题,在学习中都应该有足够的注意。这些历史知识和中国在1949-1956年阶段相比较,学科内综合将显得非常重要。同时,结合现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应加强注意。

试题详情

3、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积极发展经济和开展民主政治建设,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苏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清洗运动”和中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革”的教训是深刻的。具体说来,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特别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体现,也才能在与资本主义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对社会主义建立后的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必须作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分析,不能人为地制造所谓的“阶级斗争”。必须正确理解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