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5950  335958  335964  335968  335974  335976  335980  335986  335988  335994  336000  336004  336006  336010  336016  336018  336024  336028  336030  336034  336036  336040  336042  336044  336045  336046  336048  336049  336050  336052  336054  336058  336060  336064  336066  336070  336076  336078  336084  336088  336090  336094  336100  336106  336108  336114  336118  336120  336126  336130  336136  336144  447090 

2、地主阶级两大派别--洋务派与顽固派

相同点:目的都是为维护清朝的统治,都属于地主阶级,都掌握了一定的政权;都没有取得成功。不同点:前者存在于1860-1890年代,后者存在于1840-1912年;前者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经济技术,后者反对;前者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后者代表没落的势力。

试题详情

1、两次鸦片战争

侵略者发动战争的目的和影响都与中国的市场有关,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前者与鸦片有关,后者无关;前者只有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参与战争的只有英国,后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直接参与的还有法国,美俄间接参与;促使中国社会对外国侵略作出实际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试题详情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发展为主要矛盾。国民党内部力量开始分化。1936年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从此,国民党被迫放弃“剿共”的内战政策,逐步确立了联共抗日的方针。共产党的政策也由“逼蒋抗日”变为“联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进逼南京,“八一三”事变爆发。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欢迎国共合作共赴国难。这实际上表明国民党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2、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7年7月底,日军攻陷北平、天津。其后,日军一面进攻上海,企图控制中国政治经济中心长江下游地区;一面由平、津南下,实行南北夹击,威逼中国政    府投降,实现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为抵抗日军的侵犯,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保卫战是抗战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武汉失陷后,日军迫于战线过长、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加上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上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的进攻。

3、敌后战场的抗战

根据协议,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在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红军改编以后,开赴华北、华中敌后,在国民党丢失的广大土地上,发动和武装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

1940年下半年,为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1941年至1942年,日本集中侵华的大部分兵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频繁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根据地面临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大生产运动、减租减息政策和整风运动等措施,根据地军民渡过了困难时期。

4、抗战胜利与民族独立的实现

1944年,中国军队开始了局部反攻。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攻击和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的灭亡。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各族人民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反对外国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被日本侵占了五十年之久的台湾省也回归了祖国,大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抗日战争也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试题详情

(三)二十世纪日本侵华史

1、20世纪初期日本的侵华活动

1901年至1919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间的列强没有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但并没有停止其它形式的侵略扩张。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殖民地位。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夺取德国租借的青岛,强占胶济铁路沿线。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以占领山东为既成事实,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由于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和列强之间的矛盾斗争,“二十一条”没有实施,但由此加强了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尤其是其中的经济利益。袁世凯死后,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军阀打内战,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仇视中国革命,破坏中国的统一事业。

2、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从此,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开始扩大对华侵略的步伐。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到1936年,华北的许多地方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势力范围。

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宏毅不久上台组阁,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1936年,广田内阁召开会议,通过了《基本国策》,制定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之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侵略方针,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定下了基调。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信号,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战争初期,日军由于装备精良,准备充分,很快攻占了华北五省和上海、南京等地。但日本的侵华战争遭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军陷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潭之中。战争期间,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掠夺中国的资源,进行奴化教育,实行殖民统治。

试题详情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

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

  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旗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战前依赖列强的调停,战、守准备不充分;战争中“避战自保”,屡失战机,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战争决策高层的无能与柔弱。1894年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把持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没有在军事上积极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甲午战争中,慈禧太后为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始终抱定对日妥协的和平方针。李鸿章为保存其实力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结果处处被动。

清军中虽然有一批关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士无斗志,许多将领贪生怕死,甚至闻风而逃。

2、民众的自发斗争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重要的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最早的自发反抗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中,台湾各族人民组成了各支义军。义军和留在台湾的部分清军公推刘永福为领袖,领导台湾军民共同抗击日军。

1898年,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随后,义和拳改名义和团,树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慈禧太后发现义和团难以很快“剿灭”,就改用“招抚”的办法,企图控制利用。1900年春,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涌入北京和天津。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 

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等情况。在这部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60年的“内忧外患”的形势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统治者和士绅阶层。为实现“自强”的目的,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新式军事工业和新式学堂,并派遣学生留学,编练新式海陆军。70年代起,为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和交通运输等困难,洋务派还打着“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世纪七十年代后,在“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提出了利用本国经济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的“商战”主张。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商战”主张逐渐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反侵略主张。马建忠和郑观应等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试题详情

(一)19世纪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从1840-1900年的60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1、鸦片战争:

18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受到了严重阻碍,出现了大量逆差。当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发生后,他们以“英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规定的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由贸易、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为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扩张开了绿灯。不过,这一时期中国的开放还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于1856-1860年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迫使中国与之订立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汉口、牛庄、天津等内地和北方城市被开放成为商埠;条约还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这样,列强的对华扩张就从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和北方地区。俄国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肆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就走上了对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1895年,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年4月与日本订立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省等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举借外债,致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进一步为列强所控制;允许外资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中国的各项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帝国主义列强极大地加强了在中国的统治。

《辛丑条约》所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合计白银9.8亿两,加上各地地方性赔款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10亿两,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经济掠夺;它关于惩办“首祸”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组织的规定,体现了对中国的严厉政治奴役;它关于在北京设立单独的使馆区、在中国境内平毁炮台、驻扎军队的规定,是对中国实行的野蛮军事控制。

试题详情

21.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6分)

试题详情

20.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窗外的阳光和小鸟。试简要分析这些景物的特点与作用。(5分)

试题详情

19.“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反映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当时怎样的生活状况?(4分)  

试题详情

21.等离子气流由左方连续以v0射入P1、P2两板间的匀强磁场中,ab直导线与P1、P2相连接,线圈A与直导线cd连接。线圈A内有随图乙所示的变化的磁场,且磁场B的正方向规定为向左,如图甲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0~1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

     B.1~2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

     C.2~3s内ab、cd导线互相吸引

     D.3~4s内ab、cd导线互相排斥

   

(二十六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