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分)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用A代替“大于”,B代替“小于”,C代替“等于”,请分别选用“A”或“B”或“C”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
(1)热稳定性: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
(2)蛋白质含量:黄瓜 鲫鱼:
(3)最外层电子数:氢原子 钠原子;
(4)氧原子数:32g氧气(O2) 32g二氧化硫(SO2);
(5)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反应前 反应后;
(6)溶质质量分数:20℃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60℃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12.(5分)(1)今年春天,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为缓解了灾情,我省使用了碘化银炮弹实现人工降雨,将碘化银炮弹发射到高空云团的零度层以上,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另查资料知:碘的元素符号为I,其常见化合价为-1价,碘单质化学式为I2。
①写出碘化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另外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名称: 。
(2)源自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波及全球。某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停工,半年多来,许多机械设备上已锈迹斑斑。小强将设备上一枚生锈的铁螺丝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1.(6分)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炊的情趣之中,如果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你是如何处理的?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________制的;(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无所谓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应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你觉得原因可能是:______;
(3)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
主食和配菜所含营养素中,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一样______;(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4)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 A.食醋(pH<7) B.食盐水(pH=7) C.肥皂水(pH>7)
(6)郊外通常比较泥泞,如果你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你回来进行清洗后是如何防锈的:_________。(填字母) A.立即晾晒干 B.链条传动部件涂上油 C.涂油漆
10.下列所示的图象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
A.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将6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向H2SO4和CuCl2混合液中不断加入Ba(OH)2溶液
9.用食盐制纯碱的反应原理是: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ΔNa2CO3+H2O+CO2↑
下列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B.纯碱属于盐类物质
C.因生成气体,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
8.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
A.健康常识 B.安全常识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 人体缺锌--易患佝偻病 |
|
不明洞穴探险--先做灯火实验 家中石油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
C.性质与用途 D.物质分类
石墨能导电--作电极 活性炭有吸附性--作冰箱除臭剂 |
|
常见的碱--熟石灰、烧碱、纯碱 常见的干燥剂--浓硫酸、生石灰、碱石灰 |
7.分类方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不合理的是( )。
A.根据纯净物中元素的种类数,将其分为单质与化合物
B.根据一定温度下溶液能否再溶解溶质,将其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C.根据物质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将其分为氧化物与非氧化物
D.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将其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6.学了化学以后,很多同学会在家中做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家庭小实验。根据你的经验和相关知识,认为下列家庭小实验一定不会成功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家庭用水是否是硬水 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铁片和铜片在相同的空气中生锈快慢比较铁、铜活动性强弱
D.用花瓣制作指示剂,检验纯碱溶液的酸碱性
5.我市的泾县、溪口的茶叶品质较好。在沏茶时,将同等质量的茶叶分别放到不同温度的水中,会发现冷水颜色变化的慢,而热水的颜色变化得快。根据此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
A.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分子在热水中发生颜色变化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4.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或装置错误的是( )。
A.称量NaOH B.除去CO中的SO2 C.添加酒精 D.制取CO2并验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