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铁
B.将CO2和SO2混合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NO3)2溶液中,最终都有沉淀生成
C.检验某酸性溶液中Cl-和SO2-4,选用试剂及顺序是过量Ba(NO3)2溶液、AgNO3溶液
D.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将NH4Cl可体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分离
9.4种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W和X元素原子内质数之比为1:2,X2-和Z-离子的电子之差为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与W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可制成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B.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X、Y、Z
C.WZ4分子中W、Z原予通过共价键结合且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
D.W、Y、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2YO4
8.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 )
编号 |
实验操作 |
目的 |
A |
取4gNaOH加入96m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
配制4%NaOH溶液 |
B |
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避免造成误差使滴定结果偏低 |
C |
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 |
证明升高温度能促进CH3COONa水解 |
D |
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 |
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
7.反应2C+O2=2CO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2 g C(s)与一定量O2(g)反应生成14 g CO(g),放出的热量为l10.5 kJ
B.2 mol C(s)与足量O2(g)反应生成C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21kJ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c(s)+O2(g)=2CO(g) △H=-221 kJ
D.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CO分子中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O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
6.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的是 ( )
A.生活中可用铝制的水壶烧水
B.镀锌铁制品破损后,镀层仍能保护铁制品
C.工业上常用热还原法冶炼铁,用电解法冶炼钠
D.电解法精炼铜时,其含有的Ag、Au杂质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
3.为了研究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B.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C.可分别月]本尼迪特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性糖含量
D.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含量将增加
4.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保证染色体末端完整复制,使染色体的结构保持稳定。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下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F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
B.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
5.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
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则 ( )
A.细胞a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b,使
其激素分泌增加
B.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乙图有关,
与甲图无关
C.细胞c受到刺激产,杠的兴奋以电信号
形式传递给细胞d
D.信号从细胞c传递到d的速度比从细胞a传递到b的快
2.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右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1.现代生物技术利用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原理,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 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转基因技术导致基因重组,可产生定向的变异
B.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可培育新品种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可使生物发生定向变异
D.现代生物技术和人工选择的综合利用,使生物性状更符合人类需求
2010.4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个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16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点(N)顺次为直线上的点,点(N)顺次为轴上的点,其中,对任意的N,点、、构成以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
(Ⅰ)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Ⅱ)求证:对任意的N,是常数,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Ⅲ)在上述等腰三角形中是否存在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万二中高2010级高三3月月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