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势力范围或租借地达到环渤海地区的国家有
A.德国、俄国、法国和英国 B.英国、法国和日本
C.英国、俄国和德国 D.俄国、法国、德国和日本
5.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渤海湾地区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天津是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是国际港口城市,也是著名的国际生态城市。回答3-4题
3.进入2009年11月以来,天津等不少地方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一些城市的天然气汽车出现加气困难,还有一些城市为了保障居民用气,不得不停掉工业用气,一些企业被迫停工、停产……作为城市的燃料,天然气比煤炭
①开发利用难度小 ②燃烧效率高 ③输送、使用方便 ④对大气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4.天津滨海新区规划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为300万,城镇人口规模为290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10平方千米。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作用是
A.缓解天津市用地紧张的状况 B.成为区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C.分散天津市区人口 D.充分发挥海河的水运功能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天津所在的环渤海地区是西方列强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回答5~6题。
第六届PECC以“设计未来--在自然与和谐中享受生活”为主题。回答1-2题
1.当今世界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根本的原因是
A.世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和布局非常不合理
B.城市人口、工业的膨胀产生大量废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C.城市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因素恶化
D.世界大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越来越弱
2.实现“在自然与和谐中享受生活”的目标,要设计好、建设好城市功能区。城市的最大功能区应该是
A.城区绿地 B.城区工业区 C.城区交通区 D.城区住宅区
地理学科:城市规划;天津及环渤海地区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天津及环渤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天津和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对京津地区工业布局的影响及其作用;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治学科:资源优化配置;宏观调控;提高经济效益;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财政的作用;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内外因关系;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科学发展观;国家性质和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党的性质和宗旨;我国的对外政策。
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对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和管理;元朝时直沽是海运线和漕运线的交汇点;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历史进程;西方列强对渤海湾地区的侵略;近代中国军民的革命斗争活动;洋务运动创办天津机器局和开平煤矿;近代的天津是北方最大的近代工业中心;天津、大连等环渤海城市的对外开放。
2009年10月26日-29日,第六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国际贸易投资暨国际生态城市建设博览会,在天津举行。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联合国基金会官员、PECC轮值主席查理斯•莫里森,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工商机构和企业代表共计两千余人出席开幕式。本届博览会以“设计未来--在自然与和谐中享受生活”为主题,重点展示了PECC成员经济体及欧盟国家在生态城市规划、住宅及房屋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园林绿化、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及材料、绿色能源、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最新理念、技术及产品。为深化主题、加深了解,为期四天的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绿色中国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国际生态城市高层论坛”等活动,共同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促进世界各国在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15.文件指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林下种养业,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济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粮食作物②粮食作物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于经济作物③水稻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小麦种植④小麦种植的劳动力需求大于水稻种植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4.文件指出,要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加快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下列关于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别
B.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大,只有21%
C.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了人均耕地的减少
D.耕地中高产稳产田占1/3左右,低产田也约占1/3
13.2010年中央1号文件扩大了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新增了青稞良种补贴,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把林业、牧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这一举措有利于
A.促进效率与公平 B.实现公平
C.实现同步富裕 D.消灭收入差距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