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复数是纯虚数,则( )。
A. B. C. D.
1.已知集合,,则等于( )。
A. B. C. D.
25、(10分) A为烃,B为烃的含氧衍生物,由等物质的量的A和B组成的混合物0.05mol在0.125mol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1mol CO2和0.1mol H2O。试通过计算回答:
(1)另取一定量的A和B完全燃烧,将其以任意物质的量比混合,且物质的量之和一定。①若耗氧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
、 。
(2)另取a mol 的以任意比混合的A和B的混合物,在过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
①若耗氧量为定值,则该值为_____________mo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下同)
②若生成的CO2的量为定值,则生成物水的质量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下图中B和、等都是A和Cl2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E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透光性能好,常用作一些灯饰外壳。过程中一些小分子都已经略去。(提示:若同一个碳原子上同时连接两个羟基时,结构很不稳定,会发生分子内脱水。如:)
⑴反应条件A为 ,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为:
⑵与反应②条件相同的反应为 ,与反应⑤类型相同的反应为 。
⑶写出反应④和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 反应⑦:
23. (12分)充分燃烧含C、H、O的一类有机物,消耗 O2 的体积与生成 CO2 的体积之比为9∶8(相同条件下)。
(1)该类有机物最简式是下列各类的 (填字母)
A、 Cn(H2O)m B、(C2H3)n(H2O)m C、(C2H)n(H2O)m
D、(C2O)n(H2O)m E、(C8H4)n(CO2)m F、(CO)n(H2O)m
(2)若符合该化合物通式的某有机物的分子量为136,则其分子式为: ,
若该有机物属于酯类且分子含有苯环,则其同分异构体除: 、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11分)2004年是俄国化学家马尔柯夫尼柯夫(V.V.Markovnikov,1838-1904)逝世100周年。马尔柯夫尼柯夫因为提出碳碳双键的加成规则而闻名于世,该规则是指不对称的烯烃与HX或HCN加成时,氢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已知:
以下是某有机物F的合成路线,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3)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3分)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
CaCl2·6 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
乙醚 |
乙醇 |
乙酸 |
乙酸乙酯 |
沸点(℃) |
34.7 |
78.5 |
118 |
77.1 |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 ;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 ;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 。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 。
(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少量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 ;然后在混合液中加入 ,再加热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一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20、(14分)已知羧酸在磷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和卤素反应生成α-卤代物:
RCH2COOH+Cl2→RCH(Cl)COOH+HCl
|
|
|
|
|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 E G H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B
C→D
19、⑴(4分)甲同学把一束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片刻后,发现铜丝变黑;然后立即将此铜丝伸到酒精灯的内焰,发现铜丝又变光亮。写出上述过程中铜丝上发生变化的方程式: 、
(2)(2分)乙同学将氧化铜粉末加入盛有酒精的小试管中加热,酒精沸腾(沸点为79℃)较长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黑色固体仍未变红色。请指出黑色固体未能变红的可能原因 ,并建议一种方案实现氧化铜和酒精反应的方法。
18.要将 转化为 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的是
A.加入足量的NaOH共热后,再通入足量的CO2
B.溶解,加热后通足量的CO2
C.与稀H2SO4共热后加足量的 NaOH
D.与稀H2SO4共热后加足量的NaHCO3
第II卷(共78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