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分)①幼年的沈从文在沱江的涛声中成长,习读自然与人事两本大书。②离开凤凰的沈从文思念故乡,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他的梦里回响。③沈从文归葬听涛山后,终于可以日夜静静倾听沱江的涛声。④瞻仰沈从文的墓地,感悟他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能力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文章标题“倾听那涛声”的含义,我们可以从“涛声”入手,把文章中有关“涛声”的文段找出来,对这些文段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要注意掌握归纳概括的技巧,如抓段首句、段尾句、议论句、抒情句等。
13.(5分)(每空1分)
(1)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谁言寸草心 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
(2)学而不思则罔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12.⑴(4分)第一首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第二首诗抒写的是迁客的归怨。(每首诗点出身份、情感各给1分)
⑵(4分)第一首诗前两句写色(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做铺垫。第二首诗借大雁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归来反衬诗人不能北归的遗憾和怨愁。(每首诗点出技巧、情感各给1分)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分析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所写景有什么特点;二要分析两首诗写这样的的景分别为了表达什么主旨;三要分析所写的景和表达的中心之间有什么关系。
11.(10分) ⑴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营、贤各1分,句意3分))
⑵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诚、先后 各1分,句意3分)
10.B(B项是别人的议论闲话)
【《别弟文》参考译文】
光绪八年十月,我的弟弟从喀什噶尔回湖州,我招待他饮酒,告诉他说:
我们家原本寒微贫穷,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已经是特别好了。大富户中道衰落,还剩下千两银子的产业,便忧愁得不能活下去;穷人得到十两银子作为资本,便处处得心应手。这是因为生活环境有异、生活方式不同。你这次远行,除了回家的盘缠之外,还剩余几百两银子,难道不是穷人的雄厚资本吗?用这些钱在市场上经营各种货物,贱买贵卖,追求经商的利润,一年的收获,足够养育妻子儿女。凭借个人的心力发财致富,不是丢人的事,胜过当官的人盘剥百姓养肥自己。
我记得道光二十九年,咱父亲去世,我十五岁,你九岁。家中没有一箱衣、一贯钱,租赁房屋居住,按月交纳房租。那年又大闹粮荒,米价涨了十倍。咱母亲早晨起来就坐着缠丝,常常干到半夜,得到一百文钱,买米煮粥,掺些菜根、豆末子,母子才能吃个半饱。我心疼母亲的勤苦,流泪督促自己发愤学习,读书不熟练就责备自己,甚至咬破手指,血迹斑斑洒在书本上。你也拾柴挑水,烧火做饭,有空就坐在母亲身边,也学缠丝。亲戚宗族,害怕我们开口借钱,不敢来我们家,母亲也告诫我们不要与他们来往,担心惹他们讨厌。有的人甚至议论说我们的先辈好施舍财物,不为子孙考虑,以致有今天的穷困。他们特别嘲笑我读书,说我糊口谋粮都忙不过来,还想当秀才,真是自讨挨饿。
后来家境渐渐变好,可咸丰十年,贼寇又来作乱。我跟随赵忠节公守城,至同治元年,城中粮尽,全家人吃马肉,煮牛羊之皮充饥。五月,城被攻破,我背着母亲逃难,挖野菜充饥,母子二人到了十月身上仍没有一丝棉絮。你被贼寇抓去差点死了,脱逃回家,身体和脸色被折磨得没有人样。这时的饥寒交迫可比道光末年,但颠沛危险、忧伤困苦又超过了那个时候。从前管仲曾告诉齐桓公说:“希望您不要忘记在莒国的日子,我也想着在堂阜的囚徒生活。”所以,你与别人比较,当然是不够富足;比较自身的今昔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了。
老子说过:“知道满足就不会有耻辱。”把今天的生活视为超过了期望,就会快快乐乐;如果还有过分的欲望,那么耻辱随后就要来了。我在军队中,不是没有很多费用,但是每当面对丰盛的饭食,就想起先父未曾吃到;每当穿上华丽的衣服,就想到先父未曾穿过。美味甘甜在口中,衣服舒适在身上,却痛在心里。既然没来得及以俸禄来孝养父亲,若能在天地之间建立功名,使姓氏流传不朽,祖先有知,将会含笑九泉。我蹉跎岁月到了中年,但这种志向没有衰减。至于富贵的快乐,我不能享受,也不忍心享受。
9.D(A才/却 B我们/他的 C视为/为了 D便,表假设)
8.A (“赢”意为“剩余”)
7.B 对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的基因数据,只能在转让费和专利期限上讨论问题了。
6.D 这是产生基因资源被掠夺的原因。
5.A 这是对普遍的“专利”意义的解释,范围过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