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3917  33925  33931  33935  33941  33943  33947  33953  33955  33961  33967  33971  33973  33977  33983  33985  33991  33995  33997  34001  34003  34007  34009  34011  34012  34013  34015  34016  34017  34019  34021  34025  34027  34031  34033  34037  34043  34045  34051  34055  34057  34061  34067  34073  34075  34081  34085  34087  34093  34097  34103  34111  447090 

17.请以“还          的本来面目”为标题写一篇文章。(70分)

 【注意】①请先把题目补写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试题详情

15.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3分)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琐气,穷酸气;                                                                      

试题详情

14.于右任为何多次表明死后要葬在高山之上?请结合原文进行探究。(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试题详情

13.文中写出于右任的日记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选文开篇写于右任一家分居各地,意在点出他痛苦的原因,也为下文写他思念故乡作铺垫。

 B.于右任晚年在台湾,除了写序、写墓志铭、参加诗会和读书外,只跟几位老朋友保持联系和来往。

 C.于右任去世的那一年,他还抱病同台湾大专学校的12名本届毕业侨生代表谈“立志”的问题。

 D.于右任在他人生最后的两三年里,虽然没有立下遗嘱,但在日记中写下了他对身后事的意见。

E.选文通过生动感人的事件和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于右任这一著名历史人物。

试题详情

13.文中写陶少闲老妻和孙子,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答: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陶少闲是一位清高、与众不同的画家,他作画不求名不求利,每画完一幅画过几天就亲手把它烧掉,人家求画也少有应允。

B.写陶少闲“从未参加过什么级别的美协,也未参加过什么画展,更不要说发表、获奖”,意在表现现实生活对陶少闲的挤压。

C.作品主人公“陶少闲”是一个有着境界追求的画家,从画室和画的名称都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美。

D.这篇微型小说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充满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很好的统一。

E.作品通过第三人称,叙述了陶少闲的一段生活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文化冲突中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生活真实。

试题详情

凌鼎年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

陶少闲在小城算个人物。他是以画莲花出名的,其画室自题为“爱莲居”。

他古稀年纪,极少出门。每每兴之所至,挥毫画莲。画罢,笔一掷,捋着胡子品上半天,似乎此画不是他画的。若有谈得来的在身边,就会谈兴大发。常常大讲什么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宵的驴……言下之意,若画莲,则非他莫提,当今独步。还自称他画的莲花,画尽周敦颐老先生笔下的意境。

 然而,他从未参加过什么级别的美协,也未参加过什么画展,更不要说发表、获奖。

 他画得不少,留存的极少。往往过一段时间,他就把积下来的画稿翻出来一一过目,细细比较,仿佛在检查赝品,评判优劣。其结果,总有好几幅被他判处死刑,一炬焚之。

 陶少闲老妻每每见他烧画,总要嘀咕几句,“好端端的画,一把火,罪过罪过。”他孙子更是不满。“要烧掉不如卖掉。放着钱不赚,真是死脑筋。”

陶少闲鼻子里泄出一声“哼”,甚是轻蔑的样子。

去年,省城有家《文化艺术报》的记者无意间在小城见到了一幅陶少闲的《墨莲图》,他见后赞不绝口,称之为“大家手笔,至臻境界”。记者特寻访而去。

陶少闲则画罢一幅《残荷听雨图》,伫立图前,沉醉其中。记者见此图,眼都为之直了,连连说。:“神品神品!”

两人遂品茗长谈,不觉暮色已至。陶少闲难得遇到如此知音,当场在画上落款盖章,郑重相赠,并请雅正。

记者凭着他的眼力,已感到了陶少闲画的潜在价值。环视四壁,他发现屋墙上还有一幅《小荷出水图》,更是寥寥几笔,墨韵天趣,极是惹人欢喜。可陶少闲已慨然相赠,怎好意思再开口讨之。

踌躇再三,记者提出说想买下那幅《小荷出水图》。

陶少闲闻此,笑吟吟说:“只怕你囊中没这么多钱。”

记者一愣,犹豫半晌后说:“我出二百。”

陶少闲摆摆手说:“若论个卖字,非千儿八百断断乎不能出手。”

记者有些尴尬,匆匆告辞。

记者心里放不下那幅画,再次造访陶少闲寒舍。

陶少闲外出未归,只他孙子在家。他一听记者来意,立时来了劲,最后以五百元钱拍板成交。

陶少闲回来后,得知孙子自作主张卖了他的画,气得脸色刷白,腮颊之肉抖个不停。大骂孙子毁了他一生清贫之名,作践了他的人品,降低了他的画价身价。

老妻忙来劝慰,说总比白送人强吧。

陶少闲闻老妻如是说,喟然长叹曰:“我若想靠画赚钱,早可腰缠万贯,不过那岂不成了画匠。我的画,寻常百姓凡人能买得起?五百,而今区区五百就定了我的价。我陶少闲还有何颜面画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从此,陶少闲闭门谢客,几乎不再与外界有什么联系,有人说他封笔不画了;有人说他日日作画,日日焚画。

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记者走后,小城再也没听说谁求到过陶少闲的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