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40436  340444  340450  340454  340460  340462  340466  340472  340474  340480  340486  340490  340492  340496  340502  340504  340510  340514  340516  340520  340522  340526  340528  340530  340531  340532  340534  340535  340536  340538  340540  340544  340546  340550  340552  340556  340562  340564  340570  340574  340576  340580  340586  340592  340594  340600  340604  340606  340612  340616  340622  340630  447090 

22.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试题详情

21.1876年8月21日,一群安静的中国少年来到世博会场,鱼贯行走在各个展馆中,“装束若西人,而外罩短褂,仍近华式。举止有外洋风派。”一位名叫李圭的中国海关随员恰在费城参与办博,他详细记述了这些男孩的世博参观历程。在日后风行中国的《环游地球新录》中,李圭写道:“因择其年较长者,询以此会究有益否?则云:集大地之物,任人观览,增长识见。其新器善法,可仿而行之。又能联合各国友谊,益处甚大。”可见,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意义有

①增长见识        ②学习技术    ③加强增进友谊  ④抵抗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20.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   

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 

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  

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D.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

试题详情

19.“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知: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A.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合理   

B.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不合理 

C.史料不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D.史料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试题详情

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能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A.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B.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C.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D.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试题详情

17.下图中,最能正确显示“文革”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试题详情

16.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有右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试题详情

15.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到1996年年终,全世界已有101个区域经济圈,其中60%以上即69个是在90年代以后建立的。导致“区域经济圈”在90年代以后大量建立的政治因素是 

A.两极格局瓦解                        B.中国改革开放 

C.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多极格局加强

试题详情

14. 经济学中有“刘易斯拐点”之说,意指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临界点。简而言之,在“刘易斯拐点”之前,是人求工作,不涨工资也会有源源不绝的劳动力;在“刘易斯拐点”之后,是工作求人,不涨工资就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刘易斯拐点”之说对解决目前“用工荒”问题的启示是

A.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缩小工资收入差距

B.理顺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试题详情

13.有人曾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概括为精神上的“饥饿”时代。然而到了20世纪后半期,美国人们在物质满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丰富的精神生活。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① 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②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的改变

③ 大众传媒的重要作用                 ④ 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