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新课标)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答案]C
[解析]观察质壁分离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的有色叶泡。而要观察RNA和脂肪,就应该选择含有脂肪的并且有蛋白质等合成过程的并且是无色的细胞。
[评析]一个质壁分离的试验和颜色反应试验(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试验)并且还融入了一个RNA染色试验,从而使得这道题难度提高,质壁分离要选有大叶泡的植物细胞,最好有颜色,取材方便的洋葱就不错,而在脂肪的鉴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花生子叶还可以做RNA的观察试验?其实就是对RNA要进行染色,染色剂当然要选则吡罗红,因此要求试验材料必须是无色的,所以花生子叶既是无色有含有丰富的脂肪,为合适的材料。
2.(10四川卷)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书本实验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选项碘液只能与淀粉反应,不能与蔗糖反应,因此不能用磺液鉴定,A错。溶解度越高,扩散越快,叶绿素b在层析液最下端,因此溶解度最低,B正确。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因在人群中随机取样,C错。鉴定蛋白质,应先加A液,再加B液,D错
1.(10新课标)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答案]C
[解析]观察质壁分离最好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大的有色叶泡。而要观察RNA和脂肪,就应该选择含有脂肪的并且有蛋白质等合成过程的并且是无色的细胞。
[评析]一个质壁分离的试验和颜色反应试验(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脂肪的鉴定试验)并且还融入了一个RNA染色试验,从而使得这道题难度提高,质壁分离要选有大叶泡的植物细胞,最好有颜色,取材方便的洋葱就不错,而在脂肪的鉴定的时候为什么选择花生子叶还可以做RNA的观察试验?其实就是对RNA要进行染色,染色剂当然要选则吡罗红,因此要求试验材料必须是无色的,所以花生子叶既是无色有含有丰富的脂肪,为合适的材料。
22.(2010黑龙江省适应性考试)酵母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真菌,它也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oC) |
A |
10 |
- |
0.1 |
28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8 |
(1)请写出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A、B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在C组培养液中,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组与8组中的酵母菌数量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3)酵母菌在生态系统结构中属于_____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解答](1)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2分)
(2)有机物(2分)、环境容纳量(或K值)、A组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2分)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本题中,(1)根据实验结果曲线可知,因变量有温度和培养液中的有机物。因此探究的课题名称可以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或温度和培养液中的有机物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2)利据图和信息分析可知:在C组培养液中,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有机物,A组与8组中的酵母菌数量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A组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3)酵母菌在生态系统结构中属于分解者,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植物。
21.(2010山东省实验中学)从自然界获得纯种的酿酒酵母,基本程序是: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观察记录-纯化培养。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酵母菌的培养最好使用下列哪种培养基?( )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C.伊红-美蓝培养基 D.MS培养基
(2)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开始接种时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 。要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恒温箱培养,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做对照的目的是 。
(3)将得到的纯种酿酒酵母接种到葡萄汁中,经过发酵可以得到 。
(4)将酵母菌破碎并提取得到酵母菌的蛋白质,利用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 、 以及分子的形状等。
(5)把从酵母细胞中提取的淀粉酶固定在尼龙布上制成固定化酶,采用的方法是 ,与传统酶应用技术相比,此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 。
[答案] (1)B (2)灭菌 检验培养基(过程)是否被污染 (3)葡萄(果)酒
(4)带电性质 分子大小 (5)共价键结合法 可以重复使用(产品易纯化)
[解析](1)酵母菌利用糖类为原料,培养酵母菌要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2)平板划线划线之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原因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酵母菌利用葡萄汁发酵的产物是葡萄(果)酒。
(4)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及分子形状等。
(5)把从酵母细胞中提取的淀粉酶固定在尼龙布上制成固定化酶,采用的方法是共价键结合法,与传统酶应用技术相比,此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可以重复使用(产品易纯化)。
20.(2010北京海淀区统一练习)酵母菌菌种A能耐高温,但产酒精率较低,而菌种B不耐高温,产酒精率却较高。为获得耐高温、产酒精率高的酵母菌(目的菌种),:进行了如图18所示的实验。清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步骤①需要加入蜗牛酶,其作用是 。步骤②需加入 试剂诱导融合。
(2)利用A、B两菌种对某一药物抗药性的差异,对融合子进行筛选。实验中,应将含有融合子的培养液利用 方法接种到含有相关药物的培养基上。
下表为A、B两菌种在 几种药物的作用下,生长状况的实验结果。由于A种不能独立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所以,据表可以判断,加入 (药物),筛选出融合子。
|
多菌灵 |
三唑酮 |
霜霉狂杀 |
放线菌酮 |
菌种A |
+ |
+ |
- |
- |
菌种B |
+ |
- |
+ |
- |
注:“+”可以良好生长,“一”不能生长。
(3)将配制好的麦芽汁分装到若干个如图19所示的装置中,每个装置中的麦芽汗主尖 ,再分别接种筛选出的融合子,密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并记录每个装置中 ,可初步判断融合子的发酵能力;进一步做 条件下产酒精能力的测定,以获得所需的目的菌种。
[答案] (1)去壁 PEG (2)稀释涂布(划线) 三唑酮
(3)等量 彩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 高温
[解析]细胞融合需要先去壁,蜗牛酶就具有此作用(蜗牛是植食动物),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需要加促融剂PEG诱导融合。纯化培养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培养基中加入三唑酮可筛选耐高温的杂交细胞;实验装置中的培养液要等量,酵母菌分解麦芽汁产生酒精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根据彩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的大小可判断酒精产量的高低;进一步鉴定是否为耐高温高产的酵母菌,需再在高温条件下检验。
19.(2010江苏南通三模)下列有关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都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
B.发酵的实质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C.控制的发酵温度、培养基成分有所不同
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 B
[解析] 果酒发酵、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和毛霉等,它们都是自然界的微生物;B项中只有果酒的发酵实质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其他都是有氧呼吸。C项果酒的适宜发酵温度是18-25℃,培养基主要是葡萄汁;果醋发酵适宜温度是30-35℃,培养基中主要含乙醇;腐乳制作中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时15-18℃,培养基中成分主要为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D项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中都要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
18.(2010湖南湘潭第三次模拟)肺炎双球菌的A基因含有A1-A77个小段,科学家分离出此细菌A基因的4个缺失突变株:J(缺失A4、A5、A6)、K(缺失A3、A4)、L(缺失A4、A5、A6、A7),M(缺失A1、A2、A3、A4、A5).将一未知的突变株X与J或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7个小段都不是突变型)。若将X与K或M共同培养,得到转化的细菌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X的突变位于A基因的哪一小段 ( )
A.A2 B.A3 C.A4 D.A5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由X与J或L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可推知,X至少含有A1、A2、A3,且突变位于A1、A2、A3,又由X与K或M共同培养均能得到转化的非野生型细菌,可推知突变部分位于K和M共有的部分,即A3。
17.(2010河北唐山一模)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说法错误的是 ( )
A.调整期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
B.NH3为某些微生物能量来源的物质
C.乳酸菌与圆褐固氮菌氮源相同
D.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
[答案]C
[解析]调整期是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此阶段合成大量的所需酶类;NH3可以作为硝化细菌能量的来源;圆褐固氮菌为自生固氮菌,氮源为N2,与乳酸菌不同;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可以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外界环境,减少对酶活性的抑制。
16.(2010安徽省级示范名校联考)用基本培养基对某种细菌进行培养,定时检测细胞数目,并在a、b两时间点分别加入两种营养物质,甲和乙是细胞中两种酶的含量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点加入的营养物质代替了乙酶的作用
B.b点加入的营养物质能抑制乙酶的合成
C.甲和乙两种酶在细胞中一直存在
D.甲酶的合成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到营养物的诱导
[答案]D [解析]酶应该是活细胞合成的,而在a点加入的营养物质,能被被细菌吸收作为代谢的原料,不可能直接代替了酶的作用,所以A错误;b点加入营养物质后,乙酶的量确实下降了,但不能由此证明就一定是该营养物质抑制了乙酶的合成,所以B错误;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甲酶是在b点加入营养物质后才出现的,并不是一直存在,所以c错误;酶的合成肯定是受相应基因控的,据图中反映出的信息,甲酶合成也受外界添加的营养物质的影响,所以D正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