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浙江卷)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茶叶病毒的核酸
B. 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
C.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原生质体
D. 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基因工程的一般过程:①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除草剂基因)和运载体(质粒),②用DNA连接酶连接切割好的目的基因和运载体③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因为是植物可以说是原生质体④用相应的试剂和病原体帅选转基因细胞⑤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表达)。所以答案A。
11.(2010·广东揭阳二模)请回答以下与实验操作相关的问题。
(1)提取和分离该植物绿叶中色素时,绘制了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如下图),据图分析,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 (填序号)。
(2)为了研究该植物染色体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应以显微镜观察并计数根尖的分生区处于 期的细胞染色体,所用的染色剂是 。
(3)植物纤维素可用于生产乙醇,纤维素分解菌的接种可用平板划线法和 法。
(4)假设:温度过低,会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温度过高酶会被破坏。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某同学根据实验条件(米汤、唾液、热水、冰水、碘液等)设计了实验方案,如下图所示:
根据题中信息,请你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甲装置中的①是指 ;
②是指 。请你说出检测因变量的方法:
[解答](16分) (1)丁 (2)中 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苏木精”均可) (3)稀释涂布平板 (4)米汤+唾液(或米汤和唾液) 热水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注:碘液的用量不作要求,2分),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2分)。
本题中,(1)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的,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会越快。(2)染色体(质)是细胞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苏木精”等都是碱性染料。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形态数目最清晰。(3)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接种可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4)甲乙丙是一组对照实验,甲装置中的①是指米汤+唾液(或米汤和唾液),②是指热水。检测因变量的方法是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10.(2010·江苏南通模考)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探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课题研究,以确定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细胞分裂指数是衡量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状况的指标之一,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多个已经培养好的洋葱鳞茎(根长约为5cm左右)作为实验材料。
第二步:在某一天的8-18点时间段内每隔1小时,取3根洋葱根尖分别制成临时装片。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如下:
①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15min。
②染色: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③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④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第三步:观察、计数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改正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中的3处错误。
(2)每次应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3个装片适宜视野中的_________,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请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观察项目的记录和结果的统计。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最后把表格中的数据转变为如下的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解答](1)将“解离15min”改成“3-5min”;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总数 表格如下:
|
分裂期的细胞数 |
细胞总数 |
分裂 指数 |
||||||
根尖1 |
根尖2 |
根尖3 |
平均值 |
根尖1 |
根尖2 |
根尖3 |
平均值 |
||
8时 |
|
|
|
|
|
|
|
|
|
9时 |
|
|
|
|
|
|
|
|
|
10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18时 |
|
|
|
|
|
|
|
|
|
(3)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为11时左右
本题的解答先要准确回顾教材中植物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与题干中步骤对比即能作答。
(1)植物有丝分裂实验的正确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时间为3-5min,而不是15min,制片时在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才能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2)根据题干中的细胞分裂指数公式可知,每次应利用显微镜观察计数3个装片适宜视野中的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总数;设计表格时注意时间、三个视野的平均值及最终要计算分裂指数;(3)从曲线图中可知,在11时左右,洋葱根尖分裂指数最高,因而为洋葱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
9.(2010·南昌市第一次模拟)胰液分泌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右图为胰液分泌调节的示意图(部分)。请据图回答:
(1)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为 调节。
(2)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调节方式为 。
(3)已知小肠分泌的激素B为多肽类物质即促胰液素,下面我们来回顾科学家对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以下是科学家先后进行的三个实验:
实验一: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液的分泌;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
实验二: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结果发现仍能促进胰液分泌。
实验三:把狗的该段小肠剪下,刮下粘膜,将粘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上述三个实验依次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解答](1)神经 (2)神经和体液调节
(3)实验一:胰液的分泌是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引起的,(盐酸本身不会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实验二: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并不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来完成的;实验三: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是因为盐酸使小肠粘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传送至胰腺并促使其分泌胰液。
(1)由图可知人体正常情况下口腔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是通过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再由传入神经将兴奋传给中枢神经,然后由传出神经传给胰腺,胰腺就可分泌胰液,这是一种典型的神经调节的方式。 (2)由图可知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引起胰液分泌增加可通过两条途径,即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共同影响胰液的分泌。 (3)实验一表明胰液的分泌是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引起的而并不是盐酸本身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的;实验二说明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并不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来完成的;实验三表明盐酸刺激小肠粘膜后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是因为盐酸使小肠粘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通过血液传送至胰腺并促使其分泌胰液。
8.(2010·淅江温州模考)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中葡萄糖浓度(简称血糖)过高,且血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某研究室对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发现阿斯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可矫正肥胖老鼠的生理缺失,肥胖老鼠服用阿斯匹林三周后注射胰岛素,120分钟内的血中葡萄糖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对照组老鼠未服用阿斯匹林)( )
甲:肥胖老鼠的细胞对胰岛素不起反应,使胰岛素无法调节血糖浓度
乙:注射胰岛素使对照组及实验组的血糖浓度在60分钟内明显下降
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没有注射胰岛素
丁:服用阿斯匹林使老鼠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反应,使胰岛素得以降低血糖浓度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没有服用阿斯匹林,从曲线图分析可知,实验中注射胰岛素后,对照组血糖浓度没有降低,而实验组的血糖浓度明显下降;对照组老鼠的血糖浓度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对胰岛素不起反应,使胰岛素无法调节血糖浓度,而服用阿斯匹林的老鼠血糖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阿斯匹林使老鼠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反应,使胰岛素得以降低血糖浓度。
7.(2010·广东揭阳二模)请挑选出恰当的科学方法与实验目的组合
选项 |
科学方法 |
实验目的 |
A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认识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 |
B |
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 |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C |
建构物理模型 |
研究DNA分子结构 |
D |
标志重捕法 |
调查鼠的种群年龄组成 |
[答案]C
[解析]光学显微镜观察看不到细胞膜的分子组成,认识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是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从而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A错。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五种,没有S,B错误。建构物理模型,研究DNA分子结构,C正确。标志重捕法是调查鼠的种群密度的方法,不是年龄组成,D错误。
6.(2010·广东深圳一模)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
|
a |
b |
c |
d |
① |
淀粉溶液2ml |
蔗糖溶液2ml |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
唾液淀粉酶溶液2ml |
② |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③ |
将c倒入a,将d倒入b |
|||
④ |
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min |
|||
⑤ |
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2ml |
|||
⑥ |
37℃恒温水浴 |
|||
⑦ |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
A.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②和④会影响酶的活性
C.②﹑④和⑥的温度设置错误 D.④和⑤的顺序有误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实验设计过程。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步骤②和步骤④的水温应是37℃,步骤⑥的水温应是50-65℃。
5.(2010·湖北黄冈3月调研)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用显微镜检查这种改变需使用下列哪种试剂( )
A.双缩脲试剂或二苯胺 B.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
C.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D.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可使染色体着色,从而确定其数目。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二苯胺检测DNA,能鉴定染色体含有蛋白质和DNA,但不能检测染色体的数目;斐林试剂或班氏糖定性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无法确定染色体数目;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可使染色体着色,从而确定其数目;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检测脂肪,不能确定染色体数目。
4.(2010·上海七宝中学摸底)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生长状况相似的蚕豆,用直径l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四个,编号l、2、3、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评价或修改不合理的是
A.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
B.实验过程中控制好了光照、温度,即可取得实验效果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D.实验光源可用60W白炽灯或40W白炽灯,但光照距离要相等
[答案]B
[解析]该实验过程中控制的变量包括无关变量光照,温度,叶圆片来源等,还有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该实验应取等量的不同浓度碳酸氢钠溶液做为实验组。
3.(201O·江苏南京市第三次模考)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鉴定的两个实验中,共同点是
A.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B.都需要使用解离液进行解离
C.提高温度都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D.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答案]A
[解析]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中需用醋酸洋红溶液或龙胆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内脂肪鉴定的实验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脂肪;前一个实验需要解离使细胞分散开;两个实验都不需要加热;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解离时就已将细胞杀死,两个实验不需要用活体材料。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