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40825  340833  340839  340843  340849  340851  340855  340861  340863  340869  340875  340879  340881  340885  340891  340893  340899  340903  340905  340909  340911  340915  340917  340919  340920  340921  340923  340924  340925  340927  340929  340933  340935  340939  340941  340945  340951  340953  340959  340963  340965  340969  340975  340981  340983  340989  340993  340995  341001  341005  341011  341019  447090 

30.(10分)下图表示发生在某些地区的相互关联现象。下列各项是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按因果关系将图中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每个代码限填一次)

(   )生存条件恶化

(   )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

(  )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

(   )土地生产力下降

(   )人均资源减少

(   )当前的生存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

(   )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育子发以保

    证老有所养

(   )人均收入减少

(   )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

(   )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试题详情

29.根据下图判断,北京四日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图中,近地面空气质量问题最严重的是(   )

Ⅱ卷(共40分)

试题详情

28.下列关于城市垃圾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和扩散,不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B.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湖泊中使水体受到污染、湖泊的有效面积缩减,调蓄能力降低

C.垃圾若经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后,将不会对植物造成危害

D.医院废弃物若已经经过消毒处理,则可以任意堆放,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试题详情

27.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上用垃圾和粪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机质回到土壤,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已大大提高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难处理的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减少 

C.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

D.由于垃圾污染日益严重,很多郊区农民已公开“拒绝垃圾”

试题详情

26.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

②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③森林毁坏,其面积大量减少

④人类填海造陆面积过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试题详情

读右图,回答24-25题。

24.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下图不相符的是(  )

A. 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

无鱼可捕

B. 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

C. 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产量持续增长

D. 一旦捕捞量超过X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

25.2001年12月,湖南省宣布洞庭湖区开始实行“冬季休渔”,其目的是(  )

A. 冬季寒冷,鱼类资源种类单一              

B. 为本区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项措施

C. 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为保珍稀鱼类不至于减少  

D. 冬季鱼市需求量少

读“全球CO2浓度变化”图,回答26题。

试题详情

23.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潜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

C、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D、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试题详情

22.华北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  

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试题详情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据此回答20--21题。

20.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21.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求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