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煤矿整治研究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与规划
12.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 A.遥感技术 B.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D
[解析]可有利于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个监测站的车流数据,最终合理规划城市道路,遥感技术是获得信息数据,全球定位系统是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定位对交通运输的具体服务。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0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地理2010.5.6)图3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3一14题。
11.(山东省烟台市2010年高三年级诊断性测试地理)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要确定运输车队的具体位置就要应用全球定位技术,确定车队与物流配送中心之间的方位关系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2010 安徽二模)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图二),完成12题。
10.(2010年高考桂林市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7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图8)
材料二:图9为“1951-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
(1)据图7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④地土地利用适合于 、 等。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答案](1)林地 耕地 草地 建设保护区 发展旅游业
(2)辽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嫩江(松花江)水量充沛;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3)变化:种植面积扩大;产量不断增加;种植方式发生变化
原因:气温上升,使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题目所给的图文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从而确定区域图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生产、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内容。
9.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A.传统农业阶段 B.工业化起步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答案]C
[解析]从图中看在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经济结构中一第二产业产业为主导,该地应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一个产业所占比重的下降并不一定意味着产值的下降,现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在个别年份二三产业的比重出现过波动,但总体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7.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8.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 B.B-C-A C.C -A-B D.B-A-C
[答案]7.B 8.C
[解析]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产业为主,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工业化开始起步,但第三产业比重很低,人地关系没有明显的不协调;C时期区域内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应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时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开始上升,B阶段第三产业占有绝对优势,第二产业比重较小,而第一产业比重很低,应处于区域发展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010 江苏扬州三模)我国某地区2008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下图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9题。
6.(2010广东揭阳市二模)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A.①--气温低,冬季酷寒、烈风--冰雪穴居,抗风御寒 B.②--终年干旱少雨--半穴居,防热、防寒、防风沙 C.③--终年湿热--傍水而居,交通便利 D.④--夏季炎热潮湿--圆形石屋,防暑防潮
[答案]A
[解析]非洲沙漠边缘的民居没必要具有防寒的功能,我国江南水乡的气候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不是终年湿润,地中海地区夏季炎热干燥。
(湖北省武汉八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7-8题。
5.造成该流域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与调节径流的功能减弱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C.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D.城市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加快了径流汇集的速度
[答案]4. A 5.C
[解析]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图可以看出,该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而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并且存在着陡坡开垦等现象,这都使得流域内植被对河流的调节作用变弱;以及流域内旱涝灾害的多发。
4.图示t4时期河流断面处的河水年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B.年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C.洪峰流量减小,且出现频率降低 D.春夏季流量增大,秋冬季流量减小
3.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A.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延伸
B.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均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分散
D.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答案]2. A 3. D
[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但在早期稠密的水系阻隔了交通,低湿的土地使得土质黏重,不利于耕种这都影响到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区域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以从图中直接看出。
(2010 山东济宁二模)读我国某地区tl至t4时期土地利用变化剖面示意图(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完成4-5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