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分)现有高秆抗病(DDTT)和矮秆不抗病(ddtt)两种品系的小麦,要利用这两个品系的小麦培育出矮秆抗病的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符合要求的矮秆抗病小麦的基因型是 ________ 。
(2)如果利用单倍体育种法,应该首先让这两种品系的小麦杂交,所得到的杂交后代(F1)基因型是 ____ 。
(3)利用F1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基因型为 ,这些幼苗被称为 。
(4)产生幼苗后还要用 处理,这种处理的原理是
。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
39.(6分)下表是在某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参与决定某氨基酸的有关核酸中的碱基,请回答[解题中可能要用到的密码子和氨基酸:GAU、GAC(天门冬氨酸),CUU、CUA、CUC(亮氨酸)]
DNA |
A链 |
|
|
T |
B链 |
|
T |
|
|
转运RNA |
G |
|
|
|
信使RNA |
|
|
|
|
密码子 |
|
|
A |
(1)在上表空白处填上相应的英文字母。
(2)表中决定的氨基酸是 ____ 。
(3)你认为控制合成“某蛋白质”的遗传信息在 上。
A.DNA(A链) B.DNA(B链) C.信使RNA D.转运RNA
(4)每个转运RNA中的碱基有 ____ 。
A.3个 B.6个 C.很多个 D.无数个
(5)若DNA(A)链中在表中显示出来的“T”碱基突变成“A”,这种突变会不会影响某蛋白质的结构? ____________ 。
38.(6分)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的组成(A、a,
B、b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不同的相对性状),请据图回答:
(1)若甲豌豆一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b的花粉则同时产生的另三个花粉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哪二株不同豌豆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为3∶1?____________。
(3)若上述二个不同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为1∶1,则有哪几种不同的亲本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若乙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则其子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37.(6分)
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条带1代表 基因。
(2)已知系谱图和图乙的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遗传定律分析图甲和图乙,发现该家系中有一个体的条带表现与其父母不符,该个体与其父母的编号分别是 、 和 。
(3)仅根据图乙的个体基因型的信息,若不考虑突变因素,则个体9与一个家系外的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一个白化病子女的概率为 ,其原因是 。
36.(6分)下面是某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1)据图判断,其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
染色体。
(2)甲、乙两细胞含有的染色单体数依次
是______________;甲乙两细胞含有的DNA
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3)乙细胞进一步分裂将形成_________________。
(4)甲细胞的分裂前期与乙细胞的分裂前期相比较,显著的差异是甲没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①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③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④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0分)
34.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 )
A.18%、82% B.36%、64% C.57%、43% D.92%、8%
33.下列有关育种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培育无子西瓜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B.抗虫棉的培育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C.杂交育种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D.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32.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共同点是 ( )
A.都产生新的基因 B.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C.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害的 D.产生的变异都可能遗传
31.关于“人群中的遗传病”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常要进行分组协作
B.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多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
C.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小组调查结果要汇总
D.对结果应进行分析和讨论,其内容包括“有无家族倾向、显隐性的推断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