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某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是由当地的政策决定的。
37.在城市化过程中,第一产业吸引了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
36.世界各地运送到海地的抗震救灾物资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航空运输。
35.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是人口移动的主要拉力因素。
34.同一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33.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企业应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
32.一般情况下,城市的等级越高规模越大。
31.当今世界各国都已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图11为某市服装产业集聚地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29~30题。
29.在服装产业集聚地内的各类工业的配置,考虑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环境因素 C.工业联系 D.交通运输
30.该服装产业集聚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是
①清洁生产,区域废物最小化排放 ②追求经济效益,增加工业产出
③充分利用资源,追求经济与环境效益双赢 ④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⑤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⑤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读后回答27-28题。
表2 2 0世纪90年代苏州和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
|
1990年 |
2000年 |
2006年 |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苏州 |
徐州 |
|
GDP(亿元) |
202.14 |
112.84 |
1540.58 |
616.95 |
4820.26 |
1428.80 |
人均GDP(元) |
3617 |
1438 |
26692 |
6948 |
78801 |
15363 |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平方米) |
111.41 |
318.92 |
76.43 |
85.27 |
8.93 |
54.25 |
27.根据表中信息,分析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人均GDP增速也比徐州快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28.关于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合理之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