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层析法分离Fe2+和Cu2+实验中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
B.硫酸亚铁铵晶体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阿司匹林晶体过滤后时用水洗
C.牙膏中的安息香酸钠、氟化钠等溶于水,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D.欲分离KNO3和NaCl按物质的量1:1组成的混合物,先将样品溶解,然后加热至表面出现晶膜后冷却,过滤得KNO3晶体;将母液加热至大量晶体析出后,用余热蒸干,得NaCl晶体。
5.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纯碱溶液去油污 B 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 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 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4.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天平 B.温度计 C.环形玻璃搅拌棒 D.量筒
3.下列事实中,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嵌有一定量的锌块
B.镀锌的铁制品比镀锡的铁制品耐用
C.埋在潮湿疏松土壤里的铁管比埋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里的铁管更易被腐蚀
D.在空气中,金属银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2.化学反应经常伴随着颜色变化,下列关于颜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黄色 ②淀粉碘化钾溶液遇碘离子─-蓝色
③溴化银见光分解─-白色 ④热的氧化铜遇乙醇─-红色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 ⑥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久置─-淡黄色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⑥ D. ④⑤⑥
1.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世界气候大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大会倡导“节能减排” 和“低碳经济”的绿色环保主题,中国宣布了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下列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自备购物布袋,不用塑料方便袋
B.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C.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
D.给汽车安装尾气处理器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枪拍案惊奇》在众人的期盼、等待中终于上映了,人们纷纷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作品。记者采访观影者,有人回答“这部电影是最不像张艺谋电影的电影”
2010区统考(1)答案
1、 答:客观“存在”是一个不可分割、互为依存的整体。(或:完整、持续)
2、 答: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而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
3、(1)答:人是有理性的、有同情心的物种。这使得人类能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去认识和关怀万事万物
(2)答: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
4、答:即便(即使、即或、纵使等) 也(也就)
5、答:D
6、答:(1)解决温饱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重新科学公平的分配,而不是继续蹂躏奄奄一息的大地。
(2)以牺牲生态系统为代价来满足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作法只能是饮鸩止渴,这条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走到尽头了!
(3)关照生态整体与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并不矛盾,恰恰是不关照生态整体的恶果,最终只会首先转嫁到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困阶层。从而使他们的生存更困难。
7、答:(1)指代对象:“你”指的是读者,泛指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作者。
(2)作用:加强对话感。增加了与读者交流时的亲切感;也表现作者内心的沉思与反省。
8、答:“行动”指人们一种身不由己的、缺乏沉思与自省的“盲动”,这种“盲动”代替了生命存在的全部价值,从而导致自我的迷失。
9、含义:“能走”即意味着生命还在,理想还在,追求还在;虽然心中的目标难以达到,但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即算痛苦、艰难、哭泣也是一种收获。
作者心态:这句话表达了自信而又旷达的生命情怀,显示了作者坚强、成熟、乐观的心态。
10、答:C E
11、答:①引出下文。②渲染一种寂静的气氛,表明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为下文在“喧嚣”中“听不到脚步声”等内容的生发议论作铺垫。
12、答:脚步就是人生的象征。倾听脚步声,就是重视人生行程的各种体验和积累,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品尝痛苦,分享艰难,享受欢笑。作者用倾听脚步声架起了与自我交流的桥梁。我们因此感受到作者对人生之路的回顾和反省。
〈合欢树〉〈双桅船〉〈宽容序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老人与海〉〈雨巷〉等
13、(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4)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陶渊明《桃花源记》)
(6)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7)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答:元宵节(或“上元节”);银花、戏鼓、明月。
15、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
视觉:“铁马蒙毡”, “银花洒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
听觉:“番腔”,“戏鼓”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16、答:“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
“海上心情”:是自己志之所向,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
特点:三个词组意象叠加(或:三个名词性短语并列),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之笔虚点。读来别具一种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感。
17、⑴ 辅助、帮助 ⑵ 粗陋
18、C
19、A
20、⑴ 宾客见司马光身体瘦弱,就列举诸葛亮食量少而事务繁多的例子来作为劝诫(得分点:羸、以为、戒)
⑵ (佛、道两家)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道理超不出我所研究的儒学,它们学说中荒诞的部分我不相信。(得分点:微言、出、诞)
21、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多次提及--“吾性不喜华靡”,“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并指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反复教导自己的儿子司马康要勤俭持家,把俭素作为传家的美德。
22、正面直写与侧面表现相结合。
正面:以司马光不顾病体、勤于政事的事例,和司马光本人的话语,来表现人物忠贞、勤勉,为国事鞠躬尽瘁的性格特点。
侧面:卫士见到司马光后“以手加额”来表示庆幸,百姓自发截断道路希望司马光留在京城辅佐天子,以及辽、夏两国的使节得知司马光拜相后对本国边境官吏的告诫,这些细节都从侧面表现了司马光在朝野与国内外享有的卓著名望。
23、袁枚
24、⑴ 更换 ⑵ 改变
25、小仓山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能将金陵城的胜景尽收眼底。(以第⑴段末句作答的给1分)
26、D
27、⑴ 整个园子在修葺时就紧紧扣住一个“随”字,每处景致都是随园布局。
⑵ 辞官后可以在此处悠游山林,享受自在随性、洒脱不羁的生活。
附《随园记》译文:
金陵从北门桥向西走二里路,有个小仓山,山从清凉山起源,分成两个山岭向下延伸,到桥才消失。山岭蜿蜒狭长,中间有个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没有干涸的时候,清凉山是南唐皇帝避暑的地方,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称得上金陵名胜的,南边的有雨花台,西南有莫愁湖,北边有钟山,东边有冶城,东北有孝陵,叫做鸡鸣寺。登上小仓山,这些景物就像漂浮起来一样。江湖这么大,云烟变幻那么快,不是山所拥有的景致,都被山拥有了。
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殿堂,砌上围墙,种了上千株荻草,上千畦桂花,城里人来游玩的,盛极一时,人们给这座园林起名叫做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主持江宁政事,园林倾塌而且荒芜,里面的房屋被改成酒馆,楼台喧嚣,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荒芜,春天也不开花。我感到悲凉怆然,询问园林之多少钱,说值三百两银子,我拿薪水买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高的地方,建成临江楼阁;低的地方,修建溪旁亭子;有溪水的地方,修了桥;水深流急的地方,造了舟船;突起险峻的地方,点缀它的气势;平坦而且草木旺盛的地方,设置了观赏设施。有的风景加强,有的风景抑制,都随它的丰盛萧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因势取景,不是他们消失堵塞,仍叫做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两者不可兼得,所以辞官而要园子。”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袁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坐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与否,是相依赖的。两个事物能够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