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 |
② |
③ |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 |
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
A.实验①中铁钉只做还原剂 B.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
C.实验③中发生是置换反应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Fe2+>Cu2+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将pH=11的NaOH溶液和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B.一定温度下,1L lmol/L的氨水与2L 0.5mol/L的氨水中,n(NH4+)前者多
C.常温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D.0.2 mol/L的一元酸HX与0.1 mol/L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H+)+ c(K+)= c(OH-)+ c(X-)
10.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 ( )
A.NO2 B.Ba(OH)2 C.CH3COONa D.Cl2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 mol 过氧化钠中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6.02×1023
B.14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的数目为6.02×1023
C.28 g C16O与28 g C18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4×6.02×1023
D.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6.02×1023
8.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甲烷、乙烯和苯所有原子均共面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各1mol,分别完全燃烧均生成3molH2O
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脚印”焰火主要是利用了焰色反应的有关知识
B.高温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C.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的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D.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6.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
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①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
②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③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
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④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⑤A、B一定是轴突,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轴突
⑥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实验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最相近的一组是 ( )
①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通过计算和模型建构,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②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③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0和C02,发现只有供给H218O的小球藻释放18O2,
证实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④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
测放射性的分布,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A.①和③ B.③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4.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
B.效应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3.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
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水的排出
D.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