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记式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
4、层进式
层进式之一(针对需要批驳的)
列举表现--指出危害--深挖根源--揭露实质--提出办法
层进式之二(适合需正面阐述的论点)
围绕中心论点,在认识的不同层面上层层展开,每一层形成一个小的分论点,顺序逐层递深,不可以颠倒,在每个分论点下或举例或引证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出中心论点,回扣首段与题目。
以“实力”为例:
什么是“实力”?怎样才能拥有“实力”?有了“实力”之后应该怎么做?
2--4种结构适合于主体部分的结构。
记叙文的常用结构
3、对照式
“正”--正面举例论述; “反”--反面举例论述。
举例方法(排比列举或重点剖析;实例或假设;单个或群体;个人或民族;自然或人类)。
2、并列式,将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切开,每一角度设一小分论点,几个分论点并列展开,最后总结归纳出中心论点。
如以“成功的距离”为题:
成功和我们每个人的距离都不同;距离的大小与每个人的努力成正比。
不努力又抓不住机会的人离成功最远;
不努力但能抓住机会的人离成功也很远;
努力但没有抓住机会的人离成功的距离近了一点;
努力又抓住机会的人离成功很近;
1、总分总(就全文整体结构而言)
作文的基本结构就好比一栋房屋的框架,能体现文章的大致模样。作文的基本结构都是三段式,无论议论文还是记叙文,即大框架都是总--分(主体部分)--总。关键是安排好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好结构可使文章眉目清楚,行文方便快捷,阅文省时省心。
5、精典材料会集,学会一材多用。
比如下面一例: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于市,人莫也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
这则材料至少可用于下列角度:名人效应;名人效应不是凭空产生;做事要学会变通;勇于尝试,柳暗花明;马必真骏,人必真材……
读书三境界
清代王国维引用三句古词来形容成大学问人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则材料更是可用于多个角度。
蒲松龄的一幅自勉联“苦心人天不,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也是含义丰厚的精典材料。
多积累这类精典材料,在写作时积极调用,定可活水逢源,汩汩不断。
4、课本材料梳理 语文课本自不必说,就是“政史地”“理化生”也有众多适合的材料。
3、家庭生活梳理
爷爷奶奶的特点,爸爸的严厉,妈妈的慈爱,一粒纽扣,一杯热奶,一张报纸,一本小书,一天天等候,一声声叮咛,一次次鼓励……
2、校外生活梳理
买书,让座,骑车上学,商场偶遇,挤乘公交,偶上公园,乞者的尊严,老者的悠闲,四季的变化,城市的变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