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添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19.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
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18.假如你是一位民族资本家,你在解放前可能的经历是:①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初,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战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17.中国近代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其主要文字表述为:“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权利……”对该广告的理解正确的有:①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国货 ②洋烟开始传入中国 ③民资资本主义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④外国垄断中国经济的局面彻底改变
A. ①④ B.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6.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猛烈赢利势头的最主要外部条件是:
年份 |
1915 |
1916 |
1917 |
1918 |
1919 |
盈利指数 |
-4.38 |
7.61 |
36.93 |
21.43 |
70.56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D.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15.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主义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1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3.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12.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到封建王朝的统治 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1.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的情况有①工匠有专门的技术技能 ②出现劳务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时工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