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满分10分)
1. - Good-bye ! I’m going back to my hometown this afternoon.
-________
A. Have a nice trip. |
B. Congratulations! |
C. Take your time. |
D. I couldn’t agree more. |
1.①内容:与文章的叙述内容紧密结合,(1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鸦片战争的深度思考。(1分)
②结构:三段诗句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贯穿始终,使文章脉络清楚,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在叙述中穿插,使行文多姿。(手法1分,作用任答一点1分)
③语言:诗段采用反复、拟人等手法,把浪花、海浪当作人来写(赋予浪花、海浪人的动作、思想),更含蓄、生动形象,更具表现力。(任答一种手法1分,分析作用1分)
1.请分别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方面分析本文使用的三节诗句的作用。(6分)
30.(16分)果蝇是非常好的遗传实验材料,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图A和图B表示果蝇甲和果蝇乙Ⅱ号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注:果蝇甲和果蝇乙是亲子代关系)。请据图回答:
①图A中的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是 ▲ 关系
(填“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
②与图A相比,图B发生了变异,此变异属于 ▲ 。
(2)果蝇种群中常出现性染色体异常的个体,从而产生
不同的表现型。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和YO(细
胞中只有一条Y染色体,没有X染色体)时表现为胚胎
期致死,XXY时表现为雌性可育,XYY时表现为雄性可育,
而XO(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表现
为雄性不育。
为探究果蝇眼色的遗传方式,摩尔根做了下列杂交实验:①白眼雄果蝇×红眼雌果蝇→全部红眼;②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1/2白眼雄、1/2红眼雄。但蒂更斯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杂交子代有少数例外:2000-3000只雌果蝇中出现一只白眼可育果蝇,每2000-3000只雄果蝇中出现一只红眼不育果蝇。请用遗传图解解释蒂更斯实验中为什么会出现例外(设有关基因为B、b)。 ▲
(3)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片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的现象叫缺失。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同时缺失叫缺失纯合子,若仅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而另一条正常叫缺失杂合子。缺失杂合子的生活力降低但能存活,缺失纯合子常导致个体死亡。
现有一红眼果蝇XBY与一白眼雌果蝇XbXb杂交,子代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请采用两种方法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请用文字加以说明)
方法一(从细胞学角度分析): ▲
方法二(从遗传学角度分析): ▲
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试题
29.(28分)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10分)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与体内的许多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下丘脑与垂体之间既有神经联系又有血液联系,右图中1、2、3为神经细胞。请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分析并回答问题。
(1)科学家发现,切断C处的联系时垂体的分泌功能未受到影响,说明 ▲ .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使细胞1产生兴奋,传递给细胞2,使A处 ▲ 含量增加。这说明体温调节是通过机体的 ▲ 和 ▲ 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也说明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 (下丘脑、垂体)。
Ⅱ.(18分)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有同学认为是氧气自身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也有同学认为是需氧呼吸产生的某产物X抑制了酵母菌厌氧呼吸。请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厌氧呼吸的原因。
供选的实验试剂和用品:酵母菌细胞(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溶胶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X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1)先给本设计作出假说 ▲ 。
(2)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上图所示的装置四套,依次编号为甲、乙、丙、丁。其中每套装置的a锥形瓶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10mL,c锥形瓶加入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10ml,b与d锥形瓶各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②首先完成表内空格的填空(在C锥形瓶中添加试剂、溶液和气体的处理),然后按表格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
甲 |
乙 |
丙 |
丁 |
添加试剂(供选:试剂1、2、3) |
10mL的试剂2 |
10mL的试剂2 |
▲ |
10mL的试剂2 |
添加溶液(供选:X溶液、蒸馏水) |
2mL蒸馏水 |
2mL X溶液 |
▲
|
2mL X溶液 |
通气状况(供选:氧气、氮气) |
持续通入足量的氮气 |
▲
|
▲
|
持续通入足量的氧气 |
(注:甲、乙、丙、丁四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5min,去除锥形瓶中的氧气,后按表格操作)
③将四套装置放在温度适宜(25-35℃)的相同条件下培养相同一段时间(8-10h)。
④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是否进行厌氧呼吸。
(3)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⑤甲、乙、丙三套变浑浊,丁套不变浑浊,则酵母菌厌氧呼吸受X与氧气共同抑制。
28.(14分)已知J是一种药物,其合成路线可以设计如下:
(1)A与H2发生还原反应后所得产物的名称为 ▲ 。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④ ▲ ,反应⑥ ▲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
(4)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的一取代产物只有两种;②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③水解后的产物才能与FeCl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5)上述反应⑤的原子经济性为100%,请以苯和氯气为原料,设计合理的方案合成水杨酸钠( )(用合成路线流程图表示,并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无机试剂任意选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CH3CH2OH H2C=CH2 BrH2C-CH2Br
27.(16分)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铜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本实验中将适量浓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为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设计:
第一组:以空气为氧化剂法
方案1:以空气为氧化剂。将铜粉在仪器B中反复灼烧,使铜与空气充分反应生成氧化铜,再将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方案2:将空气或氧气直接通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发现在常温下几乎不反应。向反应液中加FeSO4或Fe2(SO4)3,即发生反应。反应完全后向其中加物质甲调节pH 3~4,产生Fe(OH)3沉淀,过滤、浓缩、结晶,滤渣作催化剂循环使用。已知:
沉淀物 |
Fe(OH)3 |
Cu(OH)2 |
Fe(OH)2 |
开始沉淀pH |
2.7 |
4.8 |
7.6 |
完全沉淀pH |
3.7 |
6.4 |
9.6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方案1中的B仪器名称是 ▲ 。
②方案2中甲物质是 ▲ ,最后所得晶体中可能含有 ▲ (填字母序号)
A、CaO B、NaOH C、CuCO3 D、FeSO4 E、Fe2(SO4)3 F、FeSO4·7H2O
第二组: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法
将3.2g铜丝放到45 mL 1.5mol·L-1的稀硫酸中,控温在50℃。加入18mL 10%的H2O2,反应0.5h后,升温到60℃,持续反应1 h后,过滤、蒸发浓缩、减压抽滤等,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CuSO4·5H2O 10.5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③加热时温度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写出组装减压抽滤装置的注意点
▲ 。(至少二点)
④本实验CuSO4·5H2O的产率为 ▲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上述两种氧化法中,更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填“第一组”或“第二组”),理由是 ▲ 。
26.(15分)(1)已知:在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
溶质 |
CH3COONa |
NaHCO3 |
Na2CO3 |
NaClO |
NaCN |
C6H5ONa |
pH |
8.8 |
9.7 |
11.6 |
10.3 |
11.1 |
11.3 |
复分解反应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一种较强酸(或碱性较强的物质)可以自发地反应生成较弱酸(或碱性较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 (填编号)。
A.CH3COOH+ Na2CO3=NaHCO3+CH3COONa
B.CH3COOH+NaCN=CH3COONa+HCN
C.CO2+H2O+2NaClO=Na2CO3+2HClO
D.CO2+H2O+2C6H5ONa=Na2CO3+2C6H5OH
(2)根据前述信息判断,浓度均为0.05mol·L-1的下列六种物质的溶液中,pH最小的是
▲ (填编号);将各溶液分别稀释100倍,pH变化最小的是 ▲ (填编号)。
①C6H5OH ②CH3COOH ③HCN ④HClO ⑤H2SO4 ⑥HClO4
(3)根据前述信息,写出将过量的氯气通入到少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已知CuSO4 + H2S = CuS ↓+ H2SO4 反应成立,是否违反了上述复分解反应规律?你的判断是 ▲ (填“是”或“否”),原因是 ▲ 。(提示:室温下氢硫酸(H2S)K1=1×10-7,K2=1×10-13;CuS的Ksp=6.3×10-36)
(5)标准状况下,向1L含NaOH、Ca(OH)2各0.1 mol的溶液中不断通入CO2至过量,请画出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随CO2通入体积(L)的变化趋势图。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