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48303  348311  348317  348321  348327  348329  348333  348339  348341  348347  348353  348357  348359  348363  348369  348371  348377  348381  348383  348387  348389  348393  348395  348397  348398  348399  348401  348402  348403  348405  348407  348411  348413  348417  348419  348423  348429  348431  348437  348441  348443  348447  348453  348459  348461  348467  348471  348473  348479  348483  348489  348497  447090 

 8.2006年7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发生里氏5.1级地震。省地震局已于7月初对地震的发生作出了准确预报。但昭通市政府并未将可能发生地震的预报传达下去。面对各方指责,有关官员表示,“地震预测根本不存在准确预报的可能”。对昭

通市有关官员的这一说法,你认为( )

 ①可以赞同,因为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是隐藏在内部的,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认识和实践才能得到②可以赞同,因为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科技条件、认识能力、知识水平等的限制③不能赞同,因为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④不能赞同,因为人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2007年4月4日,中国航天员系统的“掌门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在上海参观“神六”实物展时透露,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已经获得圆满成功,目前航天员们正在进行“神七”出舱行走训练,为今后建立大空间站作准备。据此回

答第9-10题。

试题详情

生活处处有哲学。在中学生中广为流行的歌曲中也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据此回答第6-7题。

6.歌曲《不想长大》中有“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童话”这句歌词。但是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不想长大就不再长大了,这主要强调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具有能动性

7.与歌曲《暗香》中“烈火烧过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风”这句歌词表达同一哲理的成语是( )

 A.因地制宜B.推陈出新 C.变化多端 D.顺水推舟

试题详情

5.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③符合唯物辩证

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④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把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中美双方举行能源政策对话,在提高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合作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当今世界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盲目征服自然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天人合一”的重要性。据此回答第3-4题。

3.上述材料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不可以改造的

C.人类有意识的活动能够驯服自然界 

D.自然界是变化多端的

4.要实现“天人合一”,就要( )

A.加大改造自然的力度,人定胜天 

B.崇尚自然,崇拜自然

C.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自然 

D.回避自然,顺应自然

试题详情

2.两位画家以《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家画了一个湖,湖画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画了一个激流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画出了静的真义。因为他懂

得( )

①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

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④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2007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七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火星上现在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试题详情

33.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辽太祖接受汉人谋士韩延徽的意见,对待逃避战火北投契丹的汉人“树城郭,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辽太祖“问诸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于是“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国制简朴,汉制则沿名之风固存也。                

--整理自《辽史》  材料二: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摘自翦伯赞诗  材料三:(贞观四年)颉利之亡,其下……来降者尚十余万,诏议所宜。咸言:“……请悉籍降俘,内兖(山东南部)、豫闲处,使习耕织,百万之虏,可化为齐人,是中国有加户,而漠北遂空也。” 中书令温彦博曰:“如汉建武时,置降匈奴留五原塞,全其部落,以为扞蔽,不革其俗,因而抚之,实空虚之地,且示无所猜。若内兖豫,则乖本性,非函育之道。”……帝主彦博语。         

--《新唐书·突厥传》  请回答:

(1)少数民族的贡献丰富了中华文明,请用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各一例,说明这一结论。(4分)

(2)材料一反映了契丹(辽)社会生活中的哪些现象?(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官分南北”现象得以出现的原因。(2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一个历史事件.请选择其中之一个材料,说出该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并对材料中的观点做一简要点评。(3分)

试题详情

32.(10分)交通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重要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发展的轨迹,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成祖在发展与东西洋诸国关系的主动与热心,主观上是为了稳定政局,扩大朝贡贸易,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   --傅衣凌 《明史新编》 (1).结合图1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2分)

(2).结合图2,概括隋唐时期交通发展的特点。(2分)并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交通发展对城市经济繁荣产生的影响。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