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 (李清照的《如梦令》有两首,一首是初中课本上学过的,所谓“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就是其中的名句。对这一首《如梦令》的赏析,前三项都是正确的,D项“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之说,与作品不符。本词用间接抒情法,主要是借景抒情,也有在对话(知否?知否?……)中抒发感情的)
1.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C (陶渊明爱菊这是我们已有的知识。“遍绕”和“日渐斜(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写出诗人赏菊入迷和流连忘返的情景。最后两句转入议论,即直接抒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说菊花最后凋谢,这与“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思是一致的,完全不是渲染菊花的“高洁气质”。C项的后一分句是利用人们的思维定势来制造干扰,令人上当)
1.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及主旨
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往往依附于诗歌所写的景物与人事,所以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求注意诗歌所写的景物特征和人事性质,把握情由景出,情由事生等普遍性规律,还要注意诗歌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古讽今等手法的运用情况。
如分析上文例2中“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时,我们不仅要注意诗中的景物环境氛围,还要注意“白发”、“泪”、“家万里”、“燕然未勒”、“人不寐”等词句,这样我们就能明确该句蕴含了诗人久戍边疆而战功未成、边患犹在的遗憾以及久在边塞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感情深沉而悲壮。
2.表达技巧的赏析
这里首先要求我们能准确判断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解答,我们首先应澄清基本概念,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各自的定义和特点;其次要特别重视抒情的直接与间接、描写中的正面与侧面、动与静和点与面等技巧的处理,品味其妙处。
[例3]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解答此题,若注意到写景方法中的动静、点面问题,就能很快将答案明确为: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描写,写动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