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49039  349047  349053  349057  349063  349065  349069  349075  349077  349083  349089  349093  349095  349099  349105  349107  349113  349117  349119  349123  349125  349129  349131  349133  349134  349135  349137  349138  349139  349141  349143  349147  349149  349153  349155  349159  349165  349167  349173  349177  349179  349183  349189  349195  349197  349203  349207  349209  349215  349219  349225  349233  447090 

2. 若,则点的轨迹是  ()

 圆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试题详情

1.已知点,动点,则点P的轨迹是(D)

圆    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试题详情

2.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思路是:(1)用曲线的定义判断轨迹的形状(定型);(2)判断轨迹的位置(定位)(3)求曲线的基本量(定量);(4)写出轨迹方程.

试题详情

1.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检验

试题详情

2.掌握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试题详情

1.掌握求轨迹方程的两种基本方法--直接法和定义法;

试题详情

20.已知:2Fe3++2I===2Fe2++I2

2Fe2++Br2===2Fe3++2Br

(1)含有1 mol FeI2和2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2 mol Cl2,此时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被氧化的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

(2)如果向原溶液中通入3 mol Cl2,则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__,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别是________。

(3)若向含a mol FeI2b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c mol Cl2,当I、Fe2+、Br完全被氧化时,c_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由已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知,微粒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当向含有FeI2和FeBr2的溶液中通入Cl2时,首先氧化I,其次是Fe2+,然后是Br,明确了这个顺序,再结合物质间反应的数量关系即可分析作答。

答案:(1)I和Fe2+ 2 mol和2 mol (2)I,Fe2+和Br 1 mol、3 mol和0.5 mol (3)≥

试题详情

19.化学实验的微型化可有效地减少污染,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某学生按下列操作做一个实验:在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1的KBr、KI(含淀粉溶液)、NaOH(含酚酞)、FeCl2(含KSCN)溶液各1滴,每种液滴彼此分开,围成半径小于表面皿的圆形(如图所示),在圆心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再立即将表面皿盖好。(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e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处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当有0.224 L Cl2被NaOH溶液吸收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4)通过该实验能否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e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为KMnO4,还原剂为HCl,其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0=1:5,而不是1:8。

(2)b处发生反应为:2KI+Cl2===2KCl+I2,I2遇淀粉显蓝色;d处发生的反应:2FeCl2+Cl2===2FeCl3,Fe3+和SCN反应使溶液变成红色。

(3)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被吸收时,转移0.01 mol电子。

(4)e处实验说明氧化性KMnO4>Cl2

d处实验说明氧化性Cl2>FeCl3

因此,三种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

答案:(1)2MnO+16H++10Cl===2Mn2++5Cl2↑+8H2O 1:5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溶液由浅黄绿色变为红色

(3)Cl2+2NaOH===NaCl+NaClO+H2O 0.01

(4)能 KMnO4>Cl2>FeCl3

试题详情

18.(2009·上海单科,24)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

(2)已知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 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________。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X>AsH3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方框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解析:此题为氧化还原反应题。

(1)此题考点为氧化还原反应,其特征为化合价升降,本质为电子的转移,要求能从化合价变化角度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已知KBrO3为得电子物质,故其化合价必是降低,作氧化剂,那么还原剂只能是题目所提供的AsH3,AsH3中As为-3价,反应后变为H3AsO4,故还原剂为AsH3

(2)此题出题的依据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0.2 mol KBrO3在反应中得1 mol电子,故每1 mol KBrO3得5 mol电子,即反应后Br的化合价应降为零价,故另一物质为Br2,同时因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已知,可直接进行配平。

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则应在AsH3前配系数5,在Br2前配系数4,根据原子守恒KBrO3前配8;再根据K原子守恒,K2SO4应在生成物中,系数为4;则H2SO4在反应物中,系数为4;H2O在生成物中,系数为4;配平后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此题的考点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故选a、c。

答案:(1)AsH3 (2)Br2 (3)ac  (4)

试题详情

17.(福建福州4月)黄磷(P4)与浓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4+3KOH+3H2OPH3↑+3KH2PO2,被氧化的P与被还原的P的质量之比为           ( )

A.1:2                       B.2:1

C.3:1                     D.1:3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看出,被氧化的P与被还原的P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质量之比也为3:1,C选项正确。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