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之成为一个排比句。
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人格须挺立;人的一生像木, , ;
人的一生像水, , ;人的一生像火, , ;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要朴实。 通关目标11: [通关演习]答案示例:1.反腐倡廉,一身正气能降鬼;奉公克己,两袖清风不染尘。2.瀑布纵身地下跳,胆大包天。3.就像春天来了,种子破土发芽不可抗拒一样。4.①褒:雄才大略的曹操,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高悬在三国的政治天宇。②贬:曹操为人奸诈如狐,挟天子令诸侯,干着篡权的勾当。5.生命如树,健康如叶,锻炼如阳光。没有阳光,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树木怎能开花结果?缺乏锻炼,健康就像无本之木,生命之树怎能蓊蓊郁郁、永葆生机?6.登上山顶,不幸就是积翠如云的绚丽山色/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7.家庭小集体,集体大家庭,尝遍生活酸甜苦辣;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 堂,传授知识古今中外。8.乞丐说:“是色味俱佳的美食。”商人说:“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病人说:“是健康强壮的体魄。”9.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浓烈,或馥郁,或清淡,因为诚信,它变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或悲戚,或欢快,因为诚信,它变得悦耳;生活如画,或明丽,或黯淡,或素雅,或浓艳,因为诚信,它变得美丽。10.春天像一个步履轻盈的小姑娘。她携着神奇的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原野。她伴着欢快的溪流,把婉转的歌儿唱给青山,唱给牧童。11.要充实,内涵须深刻;要灵活,方法须随和;要热情,态度要诚挚。
8.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政客说:“是至高无上的权力。” 乞丐说:“ 。” 商人说:“ 。” 病人说:“ 。” 囚犯说:“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
看来,这个问题不会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说,一个人最需要、最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 9.以“生活”为话题写三句话,要求每句用上比喻,三句构成排比。
10.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和句式,以“春天”开头仿写三句话。 秋天像一位技艺高超的丹青手,她端起巨大的画板,把金黄的水粉洒向田野,洒向村庄。她举起神奇的画笔,用斑斓的色彩点染树梢,点染山峦。 春天
6.在文段中的空缺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之分别与画线部分的内容对应。要求:句式相似,修辞相同,字数相近。
巴尔扎克说过“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风雨过后,不幸就是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不幸就是铺满鲜花的平坦大道; ,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灿烂星空; , 。面对不幸,人生要尽全力渡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可轻言放弃。 7.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要求语意连贯。 例句: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 续写: ; 。
5.请以“生命”、“健康”为内容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比喻、排比、反问的修辞方法。不少于70字。
1.把握不准,混淆修辞 解答修辞方法运用的题目,首先要准确把握每类修辞方法的含义、特征、适用范围,能准确区分每类修辞方法的用法。否则,就可能运用错误。如前面提到的2007年高考全国卷,该题“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这个要求中就涉及对修辞手法中“比喻”和“比拟”的区别。考生若是对“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把握不准,就容易失分。如有的考生在答题中写成“梦想如风、似雨”,“现实像画、仿诗”,这个错误就是考生不能准确区分辨别比喻和比拟的区别,把句子写成了比喻,从而把题目答错了,导致失分。究其原因,这与考生平时的复习落实没有到位、练习不够扎实是有很大关系的。 2.形似神不似 解答修辞方法运用的题目,还要注意答题时不仅要注意到形似,更要注意到神似,即既要满足修辞方法格式上的要求,符合该修辞方法形式上的特征,更要注意所写内容的事理逻辑,要恰当,形式和内容要完美统一。如前面提到的2008年高考山东题,该题要求“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而有的考生在答题时,虽然两种修辞手法能够写出来,但是关联性不大,或者说在内容、主旨方面不够深刻,不能揭示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和精神面貌。比如有考生写成这样的答案:她微笑着,像是一朵盛开的美丽的杜鹃花;她张开双手,燕子般地展示优美舞姿;她双腿用力,像一只苍鹰全力展示自我。这样的答案虽然使用了排比和比喻,但是却缺乏神韵,不能与比赛的内容很好地结合,不能展示冠军的风采,不能揭示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所以分数就较低。正因为如此,在做此类题目时,考生一定要注意形似更要神似。
通关演习--[高考冲刺大通关]
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2009年高考辽宁卷)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解析]本题将句子仿写和修辞方法运用考点结合起来考查。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两个对象”、“三个句子”、“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些提示语是仿写时要注意的内容;要注意每个句子的句式特点和使用的修辞方法,也要注意例句中所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仿写时,要紧紧抓住“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切入点,选择恰当的仿写对象和修辞方法。
[答案示例]年轻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就像蓝天和白云一片;白云是蓝天身边的柔弱,蓝天是白云依靠的坚强;蓝天展开广阔的襟怀,孩子就找到了幸福的天堂。 2.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2009年高考四川卷)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解析]本题也是句式仿写和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考查,要求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审题时,要注意这段话是一段景物描写--白花,因此,仿写时就不要再选白花了,而可以选择海、云、山等;从句式看,要注意这段话中分号前4句话,主要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写景物的类型;分号后3句话,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描写景物的情态。仿写时,要回应题中照应和暗示性词语;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其中尤其要注意比喻的恰当性以及它与后面派生句子的搭配。 [答案示例]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3.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2007年高考全国卷)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限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解析]本题修辞手法要求使用比拟与对偶。比拟包括拟人与拟物(示例采用的是拟人),因此答题时考生可以任意选择一种,给考生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从形式上看,示例的上下两句的句式相同,基本格式是“××……,带着……,给……以……”,仿句时严格遵守这一句式的同时,还要考虑主体后面要使用两个双音节词,“带着”后面要使用一个四字词语;从内容上看,“太阳与月亮”是一对相反的事物,而要求仿用的“梦想与现实”也是一对相反的事物,示例把“太阳与月亮”的特点很好地展现出来了,仿句时也要把“梦想与现实”的特点表现出来。 [答案示例]梦想美丽、活泼,带着盈盈绿意,给失败以抚慰;现实端庄、严肃,带着巍巍赤心,给成功以警戒。 4.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字。 (2008年高考山东卷)
[解析]图为2000年9月19日,在第27届奥运会女子自由体操比赛中,中国选手刘璇做了一个高难度的凌空跃起动作。做题时注意要从四种修辞中选两种,围绕刘璇凌空跃起的动作、脸上的笑容、奥运五环等特点着笔。另外,这一题型的考查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所选材料往往是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或人们比较关注的事项,所以,考生要多了解社会,多了解现实,多了解生活,做一个关心天下事的人。 [答案示例]像一只凌空展翅的雨燕,腾空飞起,璇美人享受着飞翔幸福,这正是“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理念最美的体现。
通关技巧-[备考方略巧点拨] 1.熟悉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 (1)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提出的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格的辨析。还要理解和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前提。 (2)掌握易混修辞方法的异同。 ①借代和借喻异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但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就是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②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比拟是仿照被模拟的事物(即本体)的特征来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比喻中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③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对比的基本特点是“比较”,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方法兼类现象。 ④设问和反问的区别: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 2.训练并掌握答题技巧 (1)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如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2)修辞试题的一般答题技巧: ①特征对照法 恰当地运用修辞格,关键是要掌握多种修辞格的基本特点。修辞格的外部形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必须体现出该辞格的基本特征。原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格,仿造时,我们运用得是否恰当,就要用该辞格的基本特征去对照。 ②语境协调法 恰当地运用修辞格,最重要的是要切合其语境。修辞格运用得恰当与否,要看它与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环境气氛是否相适应。如人物的心情在连绵的秋雨中变得很烦闷,描述此情此景为“秋雨跳着欢乐的舞”则显然不妥。 ③事理相符法 恰当地运用修辞,还要注意其表达的内容,包括事与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体现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如夸张,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以真实感;如比喻,喻体选择要恰当,等等。 ④文体统一法 恰当地运用修辞,还要注意和文体相统一。这主要是在写作中,有些修辞方法只能用在某些文体类的文章中,其他文体的文章就不宜用。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张。
通关雷区--[考场失误细琢磨]
12.流浪的二胡
陈荣利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
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
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
它就是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
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
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虽然高山流水,我们只见过俞伯牙的那具焦尾琴;浔阳江边,我们也只闻见白居易的那把琵琶。虽然众多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剧之中,我们很难听得二胡的那一声低泣,触到二胡的那一脉无奈,但是谁能说,倘无焦尾琴和琵琶,二胡就不会在江南寂寞地流浪呢?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象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土地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溏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不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它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教学资源网 |
11.尊严
陈漫
你见过活着的珊瑚吗?它生活在幽深无比的海底。在海水的怀抱里,也只有在海水的怀抱里,它是柔软的。是柔若无骨的那种柔软,所有小小的触角都在水中轻轻地一张一合,似乎每一阵流水的波动都在柔柔地拨动着它的心弦。在寂寞宁静的海底,珊瑚就像是一个沐浴在爱情之中的女子,每一丝每一缕都是生命,每一分每一寸都是光彩。可是,如果采珊瑚的人出现了,如果那双习惯截取生命的手把珊瑚带走,毫不怜惜地把它带出水面,那么这时珊瑚就会变得无比的坚硬。在远离大海的灿烂的阳光下,珊瑚只是一具惨白僵硬的骨骼。
有一种水獭,它有着令世界惊叹的美丽的皮毛。在阳光下,那是深紫色的,像缎子一样,闪烁着华美、神秘而又高贵的光泽。如果你在林间看到它,如果你看到它静静地栖息在水边的岩石上,你也会惊诧,造物主原来是如此的神奇,他竟然造出这样完美的有生命的宝石。可是水獭的美丽却给它带来了灭顶之灾。总有一些人类,想把它的皮毛剥下来,制成帽子,戴在某位绅士的头上;制成大衣,裹住某位淑女丰美的身躯。因为这样,水獭就可以变成金钱。于是,有人带着猎枪闯进了水獭的家园,在阳光下,他眯起眼睛,扣动了扳机。枪响过后,水獭死了。让人奇怪的是,水獭的美丽也消失了,躺在岩石上的只是一只平凡的水獭,它的皮毛干涩粗糙,毫无光泽。
谁都知道麝香,那是名贵的药材,也是珍贵的香料,而实际上,麝香不过是雄麝脐下的分泌物而已。想要获得麝香,就必须捕杀雄麝。雄麝生活在密林深处,身手矫健,来去如风,如果不是一流的猎手,根本难以捕捉它的踪迹。而就是找到了雄麝,取得麝香也是极困难的事。有经验的老猎手说:“靠近雄麝时,千万要屏息凝神,不能让雄麝感觉到你的存在,否则,它会转过头来,在你射杀它之前,咬破自己的香囊。”
在自然界里,有一些生物比人类还要有尊严。
当生命遭到无情的践踏时,它们会用改变、会用放弃、会用死亡捍卫自己的尊严。
10.秋雨:阳关雪
中国古代,一为文人,便无足观。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文,他们作为文人的一面,在官场也是无足观的。但是事情又很怪异,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 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折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没想到沙漠中的雪化得这样快,才片刻,地上已见斑斑沙底,却不见湿痕。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只可能有一种理解:那全是远年的坟堆。 这里离县城已经很远,不大会成为城里人的丧葬之地。这些坟堆被风雪所蚀,因年岁而坍,枯瘦萧条,显然从未有人祭扫。它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排列得又是那么密呢?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 就像雪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20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 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 树愈来愈多,开始有房舍出现。这是对的,重要关隘所在,屯扎兵马之地,不能没有这一些。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鼻子一定是立即冻红了的。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睁眼。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这就是刚才在下面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 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对饮畅谈的老朋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甦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唐人造像中的微笑,只会更沉着、更安详。在欧洲,这些艺术家们翻天覆地地闹腾了好一阵子,固执地要把微笑输送进历史的魂魄。谁都能计算,他们的事情发生在唐代之后多少年。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王维诗画皆称一绝,莱辛等西方哲人反复论述过的诗与画的界线,在他是可以随脚出入的。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历史老人凛然肃然,扭过头去,颤巍巍地重又迈向三皇五帝的宗谱。这里,不需要艺术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寄托。 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嫡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 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 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