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0221  350229  350235  350239  350245  350247  350251  350257  350259  350265  350271  350275  350277  350281  350287  350289  350295  350299  350301  350305  350307  350311  350313  350315  350316  350317  350319  350320  350321  350323  350325  350329  350331  350335  350337  350341  350347  350349  350355  350359  350361  350365  350371  350377  350379  350385  350389  350391  350397  350401  350407  350415  447090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此图说明该地区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人口密度大

11.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埃及

12.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增长过慢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试题详情

9、下列工业部门与主导区位因素的连线中,正确的是

A 普通服装制造----劳动力                  B 收音机装配----技术力量

C 水果罐头加工----消费市场                D 家具制造业----原料产地

试题详情

8、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A 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 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 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 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试题详情

读图,回答5-7题。

5、四国均有典型的放牧业,其中以牧牛业为主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四国中既有发达的大牧场放牧业,又有发达的商品谷物农业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7、四国中既有发达的大牧场放牧业,又有典型混合农业的组合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试题详情

人口迁移差额率是指某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读某城市略图(甲)和该城市各地区2004示意图(乙),回答2-4题。

2、造成该城市人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该城市交通便利                        B 中心城市人口密度大,环境质量低

C 周围卫星城镇环境质量好,地价昂贵        D 周围卫星城镇市场广阔

3、A是该城市中心商务区,下图中反映A区人口变化特点的是曲线

A M               B N                 C O                 D P

4、在各城区中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A B                B F                  C A                 D E

试题详情

1、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A 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 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 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 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试题详情

42、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4分)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2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

试题详情

40、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 ②通讯技术的创新 ③垄断组织的形成 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