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型分数比例:
选择题约60%;非选择题约40%。
2. 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1.答卷方式:开卷笔试,考生可携带教科书和《时事》进入考场供答题时参考。
(五)时事政治
1.当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含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
纯时事知识考试的知识范围,2010年1月份考试为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大时事,以《时事》高中版2008-2009年度4-6期和2009-2010年度1-3期为依据;2010年6月份考试为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重大时事,以2009至2010学年《时事》高中版(2009-2010学年度1-6期)为依据。同时,加强时事与课内知识相结合,考核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四)必修4:生活与哲学
1.1 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2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1 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2 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3.1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1 懂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4.2 懂得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4.3 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5.1 理解意识的基本内涵;
5.2 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5.3 认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6.1 了解实践及其基本特点;
6.2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3 认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思想;
7.1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看问题;
8.1 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1 了解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
9.2 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3 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事物;
10.1 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增强创新意识;
10.2 明确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0.3 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1.1 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2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1.3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1 了解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2.2 掌握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12.3 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三)必修3:文化生活
1.1 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1.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1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2.2 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
3.1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2 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
4.1 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4.2 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4.3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5.1 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5.2 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5.3 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
6.1 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
7.1 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7.2 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3 懂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1 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8.2 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9.1 了解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9.2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3 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9.4 理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1 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0.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0.3 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10.4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学会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必修2:政治生活
1.1 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2 懂得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3 懂得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4 学会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2.1 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懂得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2.2 懂得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2.3 懂得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
2.4 懂得民主监督的方式,明确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
3.1 分析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3.2 理解我国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
3.3 了解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与方式;
4.1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4.2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4.3 分析说明在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
5.1 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5.2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5.3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6.1 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2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6.3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6.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7.1 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7.2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7.3 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
7.4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7.5 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8.1 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8.2 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8.3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8.4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5 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9.1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9.2 懂得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9.3 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9.4 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9.5 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6 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必修1:经济生活
1.1 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1.2 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
1.3 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1 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2.2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2.3 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3.1 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3.2 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3.3 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
3.4 认同正确的消费观;
4.1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2 明确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和途径;
4.3 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4.4 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5.1 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5.2 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K^S*5U.C#O
5.3 认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5.4 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6.1 了解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
6.2 尝试制订投资方案;
7.1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7.2 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1 了解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8.2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种类;
8.3 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8.4 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8.5 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8.6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8.7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
9.1 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9.2 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9.3 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9.4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9.5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手段;
10.1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0.2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同科学发展观;
10.3 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11.1 了解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及其影响;
11.2 了解世贸组织及其基本原则和作用;
11.3 分析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11.4 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考试范围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及年度《时事》。具体内容如下:
4.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