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1018  351026  351032  351036  351042  351044  351048  351054  351056  351062  351068  351072  351074  351078  351084  351086  351092  351096  351098  351102  351104  351108  351110  351112  351113  351114  351116  351117  351118  351120  351122  351126  351128  351132  351134  351138  351144  351146  351152  351156  351158  351162  351168  351174  351176  351182  351186  351188  351194  351198  351204  351212  447090 

4.平衡转化率:对于可逆反应aA+bB   cC+dD,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可以表示为:

α(A)==(c0(A)- [A])/c0(A)×100%

试题详情

3.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aA+bB   cC+dD),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乘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幂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记作Kc称为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

(2)数学表达式:

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将由各物质平衡分压算得的平衡常数称为压强平衡常数。即

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均称为化学平衡常数。

(3)意义:平衡常数的大小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的数值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4)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而与浓度无关。

试题详情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等:V(正)==V(逆)≠0

③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虽然V(正)==V(逆),但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④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

⑤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也随之改变。

试题详情

1.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在可逆反应中使用“     ”。

试题详情

4.第Ⅳ象限符号为“—、+”(△S<0、△H>0)时化学反应的方向——所有温度下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例4]CO(g)=C(s,石墨)+1/2O2(g),其△H=110.5 kJ·mol—1△S== —89.36J·mol—1·K—1,试判断该反应在298K和2000K时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解析]

298K时,△H—T△S=110.5 kJ·mol—1—298K×10—3×(—89.36kJ·mol—1·K—1) ==137.13 kJ·mol—1>0,故298K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2000K时,△H—T△S=110.5 kJ·mol—1—2000K×10—3×(—89.36kJ·mol—1·K—1) ==289.22 kJ·mol—1>0,故2000K时,反应也不能自发进行。

事实上,△S<0、△H>0时,仅从符号上进行分析,无论温度如何变化,恒有△H—T△S>0,故化学反应的方向——所有温度下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从以上四个象限的情况来看,交叉象限的情况相反相成,第Ⅰ象限(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和第Ⅲ象限(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相反相成,第Ⅱ象限(所有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和第Ⅳ象限(所有温度下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相反相成。分析化学反应的方向的热力学判据是△H—T△S<0,而这个判据是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并不能说明反应能否实际发生,因为反应能否实际发生还涉及动力学问题。

基础过关
 

第3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试题详情

3.第Ⅲ象限符号为“—、—”(△S<0、△H<0)时化学反应的方向——低温下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例3]常温下氢氧化亚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及水有可能发生反应,即:

4Fe(OH)2(s)+2H2O(l)+O2(g)==4Fe(OH)3(s),已知该反应在298K时的△H== —444.3 kJ·mol—1,△S== —280.1 J·mol—1·K—1

试问该反应在常温下是否自发进行?

[解析]

根据△H—T△S=—444.3 kJ·mol—1—298K×10-3×(—280.1 kJ·mol—1·K—1)== —360.83 kJ·mol—1<0,故298K时反应可自发进行。

由于焓变和熵变的作用相反,且二者相差悬殊,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故反应可自发进行。

假定温度达到2000K,则△H—T△S=—444.3 kJ·mol—1—2000K×10-3×(—280.1 kJ·mol—1·K—1)=115.9 kJ·mol—1>0,反应不能自发行。即高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试题详情

2.第Ⅱ象限符号为“+、—”(△S>0、△H<0)时化学反应的方向——所有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例2]已知双氧水、水在298K、100kPa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数据如下:

物  质
fH/kJ·mol—1
H2O(l)
—258.8
H2O2(l)
—191.2
O2(g)
0

(1)试由以上数据计算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的热效应。

(2)若双氧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液态水和氧气时,其△S==57.16J·mol—1·K—1

试判断该反应在常温下能否自发进行。若温度达到2000K时,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解析]

(1)根据△H ==H(产物)—H(反应物)得,△H ==2×(—258.8kJ·mol—1)+0—2×(—191.2kJ·mol—1)=== —135.2kJ·mol—1

(2)在298K时,H—TS=—135.2kJ·mol—1-(298K×10—3×57.16kJ·mol—1·K—1) == —152.23 kJ·mol—1<0

∴该反应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

温度达到2000K,且假定焓变和熵变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H—T△S=—135.2kJ·mol—1-(2000K×10—3×57.16kJ·mol—1·K—1)== —249.52kJ·mol—1<0

故△S>0、△H<0时,仅从符号上进行分析,无论温度如何变化,恒有△H—T△S<0,故化学反应的方向——所有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试题详情

1.第Ⅰ象限符号为“+、+”(△S>0、△H>0)时化学反应的方向——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

[例1]石灰石的分解反应为:CaCO3(s)==CaO(s) +CO2(g)

其△H(298K)==178.2kJ·mol—1,△S(298K)==169.6J·mol—1·K—1

试根据以上数据判断该反应在常温下是否自发进行?其分解温度是多少?

[解析]

∵△H—T△S=178.2kJ·mol—1—298K×10×3×169.6kJ·mol—1·K—1

      ==128kJ·mol—1>0

∴298K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即常温下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由于该反应是吸热的熵增加反应,升高温度可使△H—T△S<0,假设反应焓变和熵变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据△H—T△S<0可知,T>△H/△S ==178.2kJ·mol—1/10×3×169.6kJ·mol—1·K—1==1051K,即温度高于778℃时反应可自发进行。

试题详情

4.焓变和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四象限法”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在二维平面内建立坐标系,第Ⅰ象限的符号为“+、+”,第Ⅱ象限的符号为“+、—”,第Ⅲ象限的符号为“—、—”,第Ⅳ象限的符号为“—、+”。借肋于数学坐标系四个象限的符号,联系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据为:

△H—T△S<0 反应能自发进行

△H—T△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反应放热和熵增加都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该判据指出的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

典型例题
 

试题详情

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描述大量粒子混乱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单位J·mol—1·K—1,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2)化学反应的熵变(△S):反应产物的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

(3)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①多数熵增加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均可自发进行。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熵变都是正值,为熵增加反应。

②有些熵增加的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则可自发进行。如碳酸钙的分解。

③个别熵减少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自发进行。如铝热反应的△S== —133.8 J·mol—1·K—1,在点燃的条件下即可自发进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