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1187  351195  351201  351205  351211  351213  351217  351223  351225  351231  351237  351241  351243  351247  351253  351255  351261  351265  351267  351271  351273  351277  351279  351281  351282  351283  351285  351286  351287  351289  351291  351295  351297  351301  351303  351307  351313  351315  351321  351325  351327  351331  351337  351343  351345  351351  351355  351357  351363  351367  351373  351381  447090 

15.  已知的3个顶点为(1)求的值;

(2)求的大小,并判断的形状。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

19.BC[解析]该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围绕制糖工业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因此应接近原料地。

20.CD[解析]不履行《京都义定书》义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国与国之间责任与义务公平。过度放牧、竭泽而渔违背的是持续性原则。

21.BD[解析]休渔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鱼类的产卵繁殖,实现持续利用。

22.BD[解析]环境问题不包括资源问题,保护生态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

23.BC[解析]我国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相对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4.AB[解析]a为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b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物种减少应为人类过索取森林资源引起的,海啸、地震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25.AB[解析]耕地高程大于海平面上升的40-50厘米,所以不会淹没耕地;但会破坏港口设施,滩涂面积减少,使地下水位上升,加剧农业盐碱化。

26.BC[解析]全球变暖的两大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砍伐和CO2排放量增加。臭氧层破坏影响较小;SO2排放是产生酸雨。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注意理解人类的能力与自然之间态度关系,是正确选择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

2.D[解析]工业文明时期, 随着机器的大量使用,人类对自然的采用能力迅速增强,对环境的破坏也迅速增强,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与尖锐。

3.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渔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思想,属于持续性原则。21世纪教育网

4.D[解析]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C只是污染的具体类型。

5.B[解析]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所以四城市中伦敦最早出现环境质量大幅下降。

6.D[解析]污染并非不可避免,应先治后排;环境问题不会自然解决;大量排污工业应加强治污,并非不能兴建;减排或尽量不排污染物是正确态度。

7.D[解析]图示环境质量是先降后升,表明随相关国家环境政策改变,采取治理措施后,环境质量可得到改善。

8.C[解析]环境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因此,解决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主要靠发展生产力。

9.D[解析]破坏性地震是自然灾害,其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10.B[解析]南水北调,发展生产,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人类与环境和谐统一。

11.B[解析]可持续发展并非只是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应对污染先治理后排放;各国人口并非都要逐年减少,应因国而异;过度消费不利于持续发展,应当停止。

12.D[解析]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是基础,经济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

13.C[解析]材料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国家和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说明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14.B[解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是三个全球性环境问题。巴西雨林破坏带来的是温室效应的明显加强。其他三项都是地区性环境问题。

15.C[解析]对于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人类应审视并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但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是自然环境提供的,是人类无法改变的。

16.D[解析]由于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水污染加重,破坏了白鳍豚的生存环境,导致其数量越来越少。

17.C[解析]商品包装考究、一次性筷子、杯子是对资源浪费;但一次性注射器则是对身体健康的保证,应提倡。C项可节省能源和减少氟里昂排放。

18.A[解析]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国情最大特点,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试题详情

27.读下表及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面积或利用率
水土流失
367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及受荒漠化威胁
400多万平方千米
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
利用
氮占40%-60%
磷占10%-20%
钾占30%-40%

(1)该图表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即:①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主要指(不定项)              (   )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开垦

C.草原地区过度放牧           D.乱伐森林

(3)该图表反映了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十分巨大,表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答案与解析]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19.下图某集团以循环经济的新观念、新模式建立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适宜推广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省区是          (   )

A.湖南     B.广西

C.云南     D.山东

20.判断下列行为或主张,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的是            (   )

A.人类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

B.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C.美国放弃实施《京都义定书》中所规定的义务

D.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21.从夏禹时代起我国就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细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的古训,2004年4月1日开始,长江流域自葛洲坝至河口段首次实行三个月的春季休渔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

A.春季长江水质污染严重,鱼类体质差,休渔可以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B.春季是鱼类的产卵期,休渔可以有效保护长江的渔业资源

C.春季长江水位较低,捕鱼影响过往船只安全,休渔可以保持长江航运畅通

D.春季休渔可防止过渡捕捞,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教育网

22.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问题

B.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C.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发展经济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23.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D.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24.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其中    (   )

A. 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滑坡、泥石流

B. 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土地荒漠化

C. 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地震、海啸多发

D. 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生物物种锐减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 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21世纪教育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26.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分)

试题详情

18.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   )

A.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B.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C.面临国际压力             D.教育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国力渐强

试题详情

17.可持续发展从观点走向实践,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

试题详情

16.实地调查发现,近几十年来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   )

A.流速降低     B.水量减少     C.泥水增多     D.水污染加重

试题详情

15.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            (   )

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   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

C.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         D.生产工艺水平低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