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属于酸性食物
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被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
C.蚕丝、羊毛和淀粉分别属于纤维素、蛋白质和多糖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7.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促进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区位有 , , 等。
(2)从目前该城市的功能分区来看,该城市空间结构为 模式。在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说出判断的理由。
(3)飞机场的位置在图中A或B处选择,哪一处更合理,为什么?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2010·济南一模)图9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形态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4-6题。
4.下列关于该城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建国前,公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B.建国后,铁路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最大
C.建国以来城市化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郊区城市化是城市扩展的主要途径
5.该城市向外扩展的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6.形成城市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主导因素是
A.运输距离 B.运输质量 C.运输速度 D.运输数量
图3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例①、②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文化区 B.住宅区、行政区
C.住宅区、商业区 D.行政区、商业区
2.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
该城最有可能位于
A.巴西东南部 B.我国东部沿海
C.印度半岛 D.澳大利亚西南沿海
3.该市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A.工业区近湖分布,湖泊易受污染
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②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交通拥堵
D.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34.北海 、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4分)
资料一:见图20。资料二:见表1。资料三:见图21。资料四:见图22。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___。(2分)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分)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3分)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的掌握情况;考核考生获取、判断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综合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1)海运的突出优点是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据表1可知北海市的第一产业产值呈现波动变化特征。
(3)据图22,2005年2005年广西GDP大于重庆。据图21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北海。
(4)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相距较近,依托的城市城市化水平低,故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作为现代化的港口群,需在硬件(港口建设)、软件(管理、腹地拓展、协作交流)等诸多方面作文章,故参考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
(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 D E
(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考点精题精练]
28.(2009·江苏高考)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4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琚是 (4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理解。涉
及知识要点有城市功能区分布与组合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等级体系等。
(1)中心商务区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便利地带。图示A的交通通达度明显高于B,从位置看,A位于市中心附近。故A为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大,涵盖了等级低的B。
(2)城市低级住宅一般分布在内城区和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根据图示,C区附近为老式公寓楼,处商业区附近,紧邻轻工业区,应该为低级住宅区。D附近分布花园式小区公寓楼,因为中高档住宅。E为别墅,高级住宅。
(3)汽车销售店要求交通便利,而且店面往往占地较多,适宜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城市外缘。 高新技术产业园布局的主导区位是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人才、技术保障;同时,高新科技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地租高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另外,收入的不同也会导致住宅区分化,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历史文化、种族宗教等都会影响、改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答案]:(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
(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
(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例题](2009·广东高考)
9.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 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解析]本题以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人口增长的特点。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判断三个城市圈所处地区类型(发达地区或发展中地区),解答该题需要明确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特点、城市化特点。第8题:因为乙城市圈70年代自然增长率超过1﹪说明乙城市圈人口自然增长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由此判断A正确.B、C、D项自然增长率都低于1﹪,与高自然增长率矛盾,因此B、C、D项与题意不符。
第9题:因为丙城市圈90年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增长率小于零,说明丙城市圈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而甲城市圈迁移增长率超过1﹪,自然增长率大于丙城市圈说明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由此判断D正确; 乙城市圈 60年代迁移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都超过1﹪说明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低,故A项与题意不符,乙城市圈90年代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都比较低,说明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B项与题意不符, 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高,故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8选A ,9选D 。
8.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对地理化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例题]
1.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根据所提供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监测点分别为S11、S71、S72、S73。
监测点 |
样本数 |
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S11 |
724 |
0.162 |
0.010 |
0.062 |
S71 |
724 |
0.178 |
0.006 |
0.057 |
S72 |
725 |
0.178 |
0.012 |
0.061 |
S73 |
725 |
0.220 |
0.011 |
0.074 |
材料二: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
材料三: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比数据(%)。
监测点 |
林地 |
草地 |
建筑用地 |
裸地 |
水体 |
其他 |
S11 |
38.6 |
14.13 |
12.33 |
11.25 |
23.69 |
2.24 |
S71 |
47.7 |
11.81 |
9.33 |
5.43 |
25.73 |
4.03 |
S72 |
51.8 |
10.65 |
9.86 |
7.75 |
19.94 |
3.55 |
S73 |
31.7 |
24.83 |
16.95 |
12.37 |
14.15 |
1.93 |
材料四: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曲线和月降雨强度与PM10月平均浓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
(2)分析S11点的6-7月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
(3)根据以上图文资料,简述甲城市PM10浓度时空变化的规律。(4分)
(4)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2分)
[答案]1.(1)S71点(2分)。原因:S71点生态环境保护好,植被覆盖率较高(1分);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1分),因此PM10的月平均浓度较低,空气质量好。
(2)S11点6-7月的PM10浓度较低(2分)。因为6、7月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即由海洋吹向陆地(1分),而S11点正好位于该城市的东南方向,此时由海洋吹来的风带走了大气中的一部分颗粒物(1分),故PM10的浓度较低。
(3)甲城市PM10浓度时间变化规律:雨季(夏季)PM10浓度较低(1分),旱季(春秋冬季)浓度较高(1分);空间变化规律: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PM10较低(1分),而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大的地区,PM10的浓度较高(1分)。
(4)加强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1分);降低裸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1分)。
[感悟高考真题]
(2010·江苏·T15-16·4分)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2.地区差异
[例题]1.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与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
|
|
|
(1)读图A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肘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
约为 %和 %。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 (3分)
(2)图A、图B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 ,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 。 (3分)
(3)从图C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变化的哪些地理信息;比较图D与图C,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5分)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3分)
[答案](14分)
(1)61;29;经济城市化水平(3分)
(2)经济城市化水平;英国;我国(3分)
(3)图C显示,20世纪4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对人口城市化的贡献度大致相当,此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开始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有扩大趋势。(2分)
比较图D与图C可以看出,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下降,并且它们贡献度的差距持续加大。(3分)
(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经济城市化的提高。(3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