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351664  351672  351678  351682  351688  351690  351694  351700  351702  351708  351714  351718  351720  351724  351730  351732  351738  351742  351744  351748  351750  351754  351756  351758  351759  351760  351762  351763  351764  351766  351768  351772  351774  351778  351780  351784  351790  351792  351798  351802  351804  351808  351814  351820  351822  351828  351832  351834  351840  351844  351850  351858  447090 

20.(10分)质量m=0.02kg的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在F=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0.6 m,如图所示,此时F停止作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求:

(1)物体滑到=1.0 m处时的速度;

(2)物体能滑多远?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详情

19.(10分)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0.2m的水平面在A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v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求小球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平面与斜面均光滑.取g=10m/s2).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法为:小球沿斜面运动,则

v0t+gsinθt2,由此可求得

落地的时间t.问:你同意上述解法吗?

若同意,求出所需的时间;若不同意,

则请说明理由,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

果.

试题详情

18.(8分)地球可视为球体,其自转周期为T,在它的两极处,用弹簧秤测得一物体重为P;在赤道上,用弹簧秤测得同一物体重为0.9P,地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试题详情

1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均,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

(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_______________(填“全部”、“前面部分”、“后面部分”)。

(3)若实验作了n次,所用橡皮条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用W表示橡皮条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图象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v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6.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B、

C三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平

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小球平抛的初

速度为    ,小球抛出点的坐标为       .(取

)

试题详情

15.一列火车由机车牵引沿水平轨道行使,经过时间t,其速度由0增大到v.已知列车总质量为M,机车功率P保持不变,列车所受阻力f为恒力.则这段时间内列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4.一个质量m=2.0 kg的物体自由下落,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第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是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3.A、B两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在相同时间内,它们通过的弧长之比为LALB=2∶3,而通过的角度之比θAθB=3∶2,则它们周期之比为TATB=_________,

向心加速度之比aA∶aB=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2.跳水运动是我国体育比赛的强项.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最后踏板

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下述模型:运动员从高处落到处于自然状态的

跳板(A位置)上,随跳板一同向下做变速运动到达最低点(B位

置).对于运动员从开始与跳板接触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

D.运动员所受重力对其做的功小于跳板对其作用力所做的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三道大题,包括8小题.请将每小题的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试题详情

11.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BC两段,且2AB=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BC两段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已知P由静止开始从A点释放,恰好能滑动到C点而停下,那么θ、μ1、μ2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A.tanθ=

B.tanθ=

 tanθ=2μ1-μ2

D.tanθ=2μ2-μ1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